数据库及应用程序开发数据库设计 文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1 3 .确定数据的存放位置 ? 为了提高系统性能,数据应该根据应用情况将 易变部分与稳定部分、经常存取部分和存取频 率较低部分分开存放。 ? 数据库数据备份、日志文件备份等,可以考虑 存放在磁带上。 ? 可以考虑将表和索引分别放在不同的磁盘上。 在查询时,由于两个磁盘驱动器分别在工作, 因而可以保证物理读写速度比较快。 32 4 .确定系统配置 ? 同时使用数据库的用户数 ? 同时打开的数据库对象数 ? 使用的缓冲区长度、个数 ? 时间片大小,数据库大小 ? 物理块的大小,物理块的装填因子 33 5 .数据库的实施 ( 1 )定义数据库结构 ( 2 )数据装载 34 例子建立 图书馆 ①需求分析 ? 查询图书 :通过书名和类别查询库中的图书, 其中书名为 模糊查询 。 ? 借书处理 :在查询的基础上完成借书登记处理。 借书时需要输入书号和读者编号,修改图书表 记录和增加借阅表的记录。 ? 还书处理 :实现还书处理操作。还书时需要先 修改图书记录,改变其借出否标志,再删除相 关的借阅记录。 1 第 4 章 数据库及应用程序开发 —— 数据库设计 西安交通大学 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 软件开发技术基础 2 4.2 数据库设计 ? 只有对数据库进行合理的逻辑设计和有效的 物理设计才能开发出完善而高效的信息系统 ? 需求分析 ? 概念设计 ? 逻辑结构设计 ? 物理结构设计 ? 数据库实施阶段 3 4.2.1 需求分析与概念设计 ? 1 .需求分析 ? 需求分析就是分析用户的要求 ? 结果是否准确地反映了用户的实际要求,将直接影响 到后面各个阶段的设计,并影响到设计结果是否合理 和实用 ? 需求分析的任务: ? 详细调查要处理的对象 ? 了解原系统工作概况 , 明确用户的各种需求 ? 确定新系统的功能 ? 考虑今后可能的扩充和改变 4 ? 信息要求 ? 要从数据库中获得信息的内容与性质 ? 处理要求 ? 要完成什么处理功能,对处理的响应时间有什么要求。 ? 安全性与完整性要求 ? 安全性要求描述不同用户使用和操作数据库的情况 ? 完整性要求描述数据之间的关联以及数据的取值范围 5 2 .概念设计 ? 以 DFD 和 DD 提供的信息作为输入,运用信息模 型工具对目标进行描述,并以用户能理解的形 式表达信息。这种表达独立于具体的 DBMS ? ER 方法——实体 — 联系模型 ? 将现实世界抽象为具有属性的实体及联系。画 出一张 ER 图,就得到了一个对系统信息的初 步描述,进而形成数据库的概念模型。 6 4.2.2 逻辑结构设计 ? ER ? 关系模型 ? 步骤: ? 将概念结构转化为一般的关系模型。 ? 将转化来的关系模型向特定 DBMS 支持下的数 据模型转换。 ? 对数据模型进行优化 7 1 .数据库逻辑模型的产生 ( 1 )一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 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码就是关系的码。 8 ( 2 )一个 1:l 联系, ? 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各实体的码 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每 个实体的码均是该关系的候选码。 ? 与一端的关系模式合并:在该关系模式的属性 中加入另一个关系模式的码和联系本身的属 性 。 9 【例 4-43 】 将 1 : 1 联系的 E-R 图转换为关系模型。 10 方案 1 ? 职工(职工号,姓名,年龄) ? 产品(产品号,产品名,价格) ? 负责(职工号,产品号) ? 方案 2 ? 职工(职工号,姓名,年龄,产品号) ? 产品(产品号,产品名,价格) ? 方案 3 ? 职工(职工号,姓名,年龄) ? 产品(产品号,产品名,价格,职工号) ? 方案 3 比较合理 11 (3) 一个 1 : n 联系 ? 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 ? 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 属性均换为关系的属性,而关系的码为 n 端 实体的码 ? 与 n 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 联系本身的属性均换为关系的属性,再加 1 端实体的码 12 【例 4-44 】 ? 将含有 1 : n 联系的 E-R 图转换为关系模型 13 ? 方案 1: 1:n 联系形成的关系独立存在。 ? 仓库(仓库号,地点,面积) ? 产品(产品号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