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pdf

发布:2025-02-05约7.04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授课题目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学科历史授课年级七年级

课型新授课教学课时1课时

本课主要学习遣唐使、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三部分内容中,既有外国学习

中国文化的事例,也有中国学习外国文化的事例。遣唐使、鉴真东渡从不同角度

叙述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情况,玄奘西行则介绍了中印文化交流。学习这三部分内

容,目的是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情况。

教材分析

唐朝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一方面,唐朝政府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

策,促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频繁;另一方面,外国使节、留学生把中华文明

传播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对古代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

重要贡献。学习和传播两个层面显示出唐朝文化在当时东方世界占有领先地位。

七年级学生在上学期已经掌握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一统的秦汉时期、政

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概况。这些只是对于本单元的学习起

教学对象铺路搭桥的作用,使学生具备了学习隋唐历史知识的条件。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

分析知识储备和价值观的初步形成时期,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并不了解,要引导

学生关注历史,培养正确的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培养关注历史发展

的广泛性和持续性。

课标要求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鉴真东渡

教学重点

玄奘西行

教学难点唐文化对日本文化发展的影响。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法、材料分析法、(教具与媒体使用)多媒体课件

引导探究法

(1)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国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纪录片《中国通史》

参考资料

3

()纪录片《大明宫》

(4)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下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展示西安兴庆公园内的阿倍仲麻吕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关注身边的建筑,了

导入纪念碑,以及旁边刻着的李白《哭晁解当中的历史。

本课卿衡》诗。设问:阿倍仲麻吕是谁?跨学科融合,学会从

与晁衡是什么关系?诗词中发掘历史。

一、唐与日本的往来

1、遣唐使阅读材料,结合课本,通过材料,引导学生

图片《弘法大师行状绘词》,了解遣认识什么是遣唐使?思考当时的唐朝的状

唐使。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况。对比日本的情况,

认识国家的强大是外

展示材料:“大唐国者,法式备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