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成氨工艺[].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合成氨工艺
氮肥生产是高能耗的工业,其生产成本主要取决于系统的能耗,系统能耗除了与采用的工艺流程有关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控制的算法及稳定性,因此,化肥生产过程的控制系统对整个生产成本具有关键意义。本文比较详细的介绍了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并对化肥的生产做了介绍,并且从再生产的角度介绍了钢铁厂的副产业——硫酸铵的生产。最终对我国合成氨技术的发展做了展望。
氨是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除液氨可直接作为肥料外,农业上使用的氮肥,例如尿素、硝酸铵、磷酸铵、氯化铵以及各种含氮复合肥,都是以氨为原料的。合成氨是大宗化工产品之一,世界每年合成氨产量已达到1亿吨以上,其中约有80%的氨用来生产化学肥料,20%作为其它化工产品的原料。本次化工见习,我们参观了玉溪新兴钢铁有限公司和峨山化肥厂,对合成氨工艺,以及化肥生产工艺,有了质的认识。
详细的工业流程又可分为一下几步:
(1)以无烟煤为原料合成氨常见的工艺过程是:
造气 - 半水煤气脱硫 - 压缩机1,2工段 - 变换 - 变换气脱硫 -压缩机3段 - 脱硫 -压缩机4,5工段 - 铜洗 - 压缩机6段 - 氨合成 - 产品NH3
(2) 采用甲烷化法脱硫除原料气中CO. CO2 时, 合成氨工艺流程图如下:
造气 -半水煤气脱硫 -压缩机1,2段 -变换 - 变换气脱硫 - 压缩机3段 -脱碳 - 精脱硫 -甲烷化 -压缩机4,5,6段 -氨合成 -产品NH3
一、合成氨工艺
德国化学家哈伯1909年提出了工业氨合成方法,即“循环法”,这是目前工业普遍采用的直接合成法。反应过程中为解决氢气和氮气合成转化率低的问题,将氨产品从合成反应后的气体中分离出来,未反应气和新鲜氢氮气混合重新参与合成反应。合成氨反应式如下:
N2+3H2≈2NH3
在合成氨的所有流程中,核心围绕此方程式展开,用最低的能耗量,得到最高质量的产品。
合成氨的主要原料可分为固体原料、液体原料和气体原料。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合成氨技术趋于成熟,形成了一大批各有特色的工艺流程,但都是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即原料气制备过程、净化过程以及氨合成过程。原料气制备,即将煤和天然气等原料制成含氢和氮的粗原料气。对于固体原料煤和焦炭,通常采用气化的方法制取合成气;渣油可采用非催化部分氧化的方法获得合成气;对气态烃类和石脑油,工业中利用二段蒸汽转化法制取合成气。净化是对粗原料气进行净化处理,除去氢气和氮气以外的杂质,主要包括变换过程、脱硫脱碳过程以及气体精制过程。氨合成将纯净的氢、氮混合气压缩到高压,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氨。
合成氨系统是由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工段)组成的。各单元之间具有密切关系。上一单元的产品或输出,即为下一单元的原料或输入,各个单元相互紧密联系形成一个连续的生产过程。各个单元在地域上相互分散,但距离又不很远。现将整个生产过程分为造气、脱硫、压缩、变换、脱碳、合成、等主要单元(工段)进行合成氨工艺的简要介绍。上述各单元(工段)的操作在工艺上密切联系,但在地域上分散、在控制上相对独立。
1、造气
造气一般是以块煤为原料,采用间歇式固定层常压气化法,在高温和程控机油传动控制
下,交替与空气和过热蒸汽反应。反应方程式:
吹风 C+O2→CO2+Q
CO2+C→2CO-Q
上、下吹 C+H2O(g) →CO+H2-Q
A、吹风阶段
吹风阶段的主要作用是产生热量,提高燃料温度。
B、上吹(加氮)阶段
上吹阶段的主要作用是置换炉底空气,吸收热量、制造半水煤气,同时加入部分氮气。
C、下吹阶段
下吹阶段作用是制取半水煤气,吸收热量,使上吹后上移的气化层下移。
D、二上吹阶段
二上吹的主要作用是将炉底及进风管道中煤气吹净并回收,确保生产安全。
E、吹净阶段
吹净的主要作用是回收造气炉上层空间的煤气及补充适量的氮气,以满足合成氨生产对氮氢
比的要求。
在生产中,一般均是多个造气炉组成一组。在多台造气炉同时投入运行时,为了保证造气炉在吹风阶段的风量,必须对造气炉的吹风阶段进行顺序控制。对造气炉进行吹风排序,也就是要实现吹风时间自寻优及动态跟踪。
2、变换
经过压缩有一定压力的半水煤气先经过油水分离器,除去煤气中的油物。然后进入饱和塔的下部与热水进行交换后升至一定温度,经过气水分离器分离出煤气中的水份。去除水分的煤气进入预热交换器,与中变炉出口的高温煤气进行两次热交换后,进入中变炉,在触媒的催化作用下,煤气中的一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中变炉的炉体内有三层反应区,在正常的工艺状况下,第一层的反应温度控制在450℃左右,第二层反应温度控制在400℃左右,第三层的反应温度控制在380℃左右。反应后出中变炉的变换气进入与入口水煤气进行热交换的两级热交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