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姓氏》.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古代姓氏 中国古代姓氏 ◆总论 ◆姓氏的起源 ◆姓出现的原因 ◆姓与氏的联系与区别 母系氏社会:“姓”出现 父系氏社会:“氏”出现 战国以后:以氏为姓,姓氏逐渐合二为一 汉代:通称为姓 贵族有姓,平民无姓 自天子至一般百姓皆可有姓 姓氏之起源 姜,姚,姒,妫,嬴 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这几个字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 氏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是从氏族、部落中的少数家族形成的“氏族贵族”中产生的,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在父权家长制确立时才有可能。 姓氏出现的原因 一.纪世别类 黄帝 炎帝 少皋 太皋 (姬姓) (姜姓) (嬴姓) (风姓) 姜,姒,嬴 ,子,姬,风,己,任,姞(jí),祁,芈(mǐ),曹,董,偃,媯(guī),歸(归),曼,熊,妘(yún),允,隗(kuí)原北方少数民族姓),漆 远古二十二氏族延续到春秋时期的后代 言姓者本于五帝,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二。 ∣ 顾炎武 氏族的任何成员都不得在氏族内部通婚。这是氏族的根本规则,维系氏族的纽带;这是极其肯定的血缘亲属关系的否定表现,赖有这种血缘亲属关系,它所联合起来的个人才成为一个氏族。摩尔根由于发现了这个简单的事实,就第一次阐明了氏族的本质。 —恩格斯 二.别婚姻 ◆在战国以前男子只称氏,不称姓。待嫁女子往往在姓上冠以孟(伯)叔季,表示排行。例如: 孟姜 伯姬 仲子 季芈 1.在姓上冠以所自出的国名或氏。 齐姜 秦嬴 陈妫 国姜(国,氏。) ◆出嫁以后,加以区分女子的方法 2.嫁给别国的国君,在姓上冠以配偶受封的国名。 秦姬 芮姜 息妫 江芈 3.嫁给别国的卿大夫,在姓上冠以配偶的氏或邑名。 孔姬(孔圉妻) 棠姜(棠公妻;棠,邑名。) 4.死后在姓上冠以配偶或本人的谥号 武姜(郑武公妻) 敬嬴(鲁文公妃) 不需要区别时,可以在“姓”下加“氏”来称呼妇女,例如:武姜被称为姜氏,敬嬴被称为嬴氏。这种办法在封建时期一直沿用,在解放前的农村也还普遍存在。 三.崇恩爱,厚亲亲 这不单指人伦关系、思想感情的亲疏厚薄问题,更重要的牵涉到政治权利、物质利益的问题。氏族社会中,氏族成员平等享有氏族内部的各项权利。奴隶社会中,贵族有姓,奴隶无姓。到春秋战国时期,一般平民也没有姓。因此姓成了区分社会地位的一个标志。 姓与氏的联系与区别 ◆姓是一个族号,氏是姓的分支。 子姓 华氏 向氏 乐氏 鱼氏 图(1)殷 姬姓 孟姓 季姓 孙姓 游姓 图(2) 周 ◆姓是不变的,而氏则可以自立 周人以姬为姓,据传是从黄帝时延续下来的。陈人以媯为姓,据传是从虞舜时代延续下来的。 伍子胥本以伍为氏,在吴国被杀后,其儿子逃难于齐国,改为王孙氏。 顾炎武说:“氏一再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 变。” “氏”自立几种常见的形式 ◆以受封的邑名为氏 羊舌 肸 解狐 臼季 ◆以所居住的地名为氏 西门豹 南宫适 百里奚 ◆以官名为氏 卜偃 史墨 乐正克 ◆以祖先的字或谥号为氏 孔丘(宋公孙嘉之后,嘉字孔父) 诸侯的儿子称公子,公子的儿子称公孙,公孙的儿子往往以其祖父的字为氏 如:宋桓公的儿子公子目夷,字子鱼,孙子公孙友,公孙友的儿子就以其祖父公子目夷的字(子鱼)为氏,称鱼苕、鱼石。 * * *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