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4-04工程结构静载试验.ppt

发布:2019-01-16约1.39万字共8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个单位的错误,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kN,t; 在我们进行的静态应变仪操作试验中,在全桥自补偿时,如果没有将D1、D2和D断开,那么测量值将是250微应变左右。 开裂阶段、裂缝阶段、破坏阶段;加载的设计; 开裂弯矩,受弯承载力。 * 科学研究性试验:验证结构计算理论的假定。 * A.由结构静力试验的加载示意图可知: 1)、加载的一般程序可分为一下几个阶段,就即预加载阶段、 标准荷载试验阶段和破坏试验阶段。 2)、加载的时候并不是一下子加到某一个值,而是中间要有 分级,荷载要分成好些级加上去。 3)、每次加载升级都要将荷载持续一段时间,当加到标准荷 载时,持续时间比较长,然后卸载,同样卸载卸到某一 值时也要持续一段时间,然后再继续卸载。 * 预加荷载值要保持在弹性范围内。对钢筋混凝土,尤其要强调不能出现裂缝,一般控制在开裂荷载的70%以内,最好是在开裂荷载的60%。加载分三级进行,每级取标准值的20%。级间停歇10分钟卸载分级进行。 * 标准荷载,也叫正常使用荷载,在概念上一般指结构或构件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可能出现的最大荷载值。 对于现场结构或构件的检验性试验,通常只加至标准荷载,试验后试件还可用。对于研究性试验,可加载至破坏。 * 为了使结构在荷载的作用下变形得到充分发挥和达到基本稳定。 (使试件的变形充分发展达到稳定) 满载:对需要进行变形和裂缝宽度试验的结构,需要进行满载。 空载:残余变形和变形恢复情况。 (使试件的残余变形和变形得到较好的恢复) * 目的:分析和推断结构工作状态。 * Work smart, not work hard. 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仪器设备,避免人力浪费,而且使试验工作重点突出,精力集中,提高效率和保证质量。 标准规范通常规定,测点不应少于5个,没说过不应多于多少个。梁构件受弯的整体变形量测。 * 结构物的最大挠度和最大应力的数据,通常是设计和试验工作者最感兴趣的数据,因为利用它可以比较直接地了解结构的工作性能和强度储备。因此在这些最大值出现的部位上必须布置测点。 对于一个新型结构或科研的新课题,由于对它缺乏认识,可以采用由粗到细逐步逼近的办法,先测定较少点位的力学数据,经过初步分析后再补充适量的测点,直到能足够了解结构物的性能为止。 * 这是由于在试验量测过程中部分测量仪器会发生故障,会有很多偶然因素影响量测数据的可靠性,因此不仅在需要知道应力和变形的位置上布置测点,也应在已知应力和变形的位置上布置校核测点。 * 正位试验:与实际工作状态一致; 反位试验:便于裂缝观察; 卧位试验:降低试验装置高度,便于仪表安装、读数; 原位试验:支撑、边界条件与实际一致。 * 精度:测量结果与真值符合程度的量,或叫准确度。 量程:仪器的最大测量范围。 相对误差=(测量值-标准值(的绝对值))/标准值*100%=2.00% 。 比如钢混实验,能否用千分表量测挠度?能否用百分表量测中间截面的平均应变? 千分表的测量精度是0.001mm。 * 不同的体重计量测出来的体重都或多或少有所不同。 * 标定的概念: * 观测项目的确定:1.整体变形,如结构挠度、转角和支座偏移等。 2.局部变形,如应变、裂缝和钢筋滑移等. 测点选择的原则:2.代表性,最大挠度,最大应力;3.校核测点。 * 观测项目的确定:1.整体变形,如结构挠度、转角和支座偏移等。 2.局部变形,如应变、裂缝和钢筋滑移等. 测点选择的原则:2.代表性,最大挠度,最大应力;3.校核测点。 对于钢筋混凝土,由于不同的工作条件与受力状态,截面上应力变化较大,当要量测沿截面高度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和截面上中和轴位置时,因截面应力不是按直线规律分布,测点沿截面高度不宜少于五点。 * 观测项目的确定:1.整体变形,如结构挠度、转角和支座偏移等。 2.局部变形,如应变、裂缝和钢筋滑移等. 测点选择的原则:2.代表性,最大挠度,最大应力;3.校核测点。 * 观测项目的确定:1.整体变形,如结构挠度、转角和支座偏移等。 2.局部变形,如应变、裂缝和钢筋滑移等. 测点选择的原则:2.代表性,最大挠度,最大应力;3.校核测点。 * 观测项目的确定:1.整体变形,如结构挠度、转角和支座偏移等。 2.局部变形,如应变、裂缝和钢筋滑移等. 测点选择的原则:2.代表性,最大挠度,最大应力;3.校核测点。 * 屋架的特点是跨度大,但只能在自身平面内承受荷载,出平面刚度很小。 屋架主要承受作用于节点的集中荷载,因此大部分杆件受轴力作用。 * 屋架的特点是跨度大,但只能在自身平面内承受荷载,出平面刚度很小。 屋架主要承受作用于节点的集中荷载,因此大部分杆件受轴力作用。 * 实桥现场监测(更为客观地反映桥梁结构的工作性能)、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