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主要工序施工方案控制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主要工序施工方案、控制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第一节 施工测量
1.1施工测量工程概况及测量人员及设备的配置
1.1.1施工测量工程概况
本工程平面主要为矩形、条形。
根据本工程结构特点, 本工程施工控制网为方格网( 经计算转换), 采用直角坐标法进行放线, 根据甲方提供的红线图进行定位,建立独立的平面控制网,严格按工程测量规范要求,准确地测设出建筑物的轴线和标高,并设置引桩和水准控制网, 对整个工程进行控制。
1.1.2控制测量依据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03。
2、《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程》(规范设计阶段)SL197-97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
5、《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
6、《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7929-94。
7、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
1.1.3测量人员及测量设备的配置
根据本工程规模, 拟选配经验丰富的测量工程师1 名,测量员1 名,负责整个施工过程测量放线工作。
1、测量队职责
(1)在工程开工前,对测量控制网进行复测,发现问题立即向监理单位呈报。建立相应等级的施工控制加密网控制点至各施工工作面所需部位。
(2)测量监控实施过程严格按照规定实施。
(3)根据本施工处的生产计划安排,积极配合各工程部门保质、保量、保安全的完成各项相关测量任务。
(4)做好与外部及内部相关部门之间的技术交流、沟通工作,对外部文件及图纸进行分类保管,并对保密文件特殊管理。
(5)负责各施工工作面的施工放样,定期检查,并将结果通知所在施工部位的技术员,做好交底记录。
(6)提供符合设计要求的设计轴线,以满足规范要求,并负责检查与复核工作。
(7)定期监测复核控制点的位移情况,如超出规范,应及时纠正,并向有关单位汇报。
(8)不定期的对各工作面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根据分析结果,不断改进控制质量的方法。
(9)负责向相关部门、单位及时准确的提供现场验收断面资料、校模检测资料、报方量断面资料、平面图及工程量计算表,配合收集整理竣工验收归档资料。
2、测量设备
设备见下表
测 量 设 备 表
序号
名 称
数 量
规格、型号
精度、等级
1
光学经纬仪
1 台
J2
2″
2
激光经纬仪
1 台
J2-JD
2″
3
水 准 仪 (自动安平)
2 台
DSZ3
1mm
4
精密水准仪
1 台
B20
0.01mm
5
标准钢卷尺
2 把
50M
±3mm
6
钢卷尺
2 把
50M
1.2测量准备工作
与建设单位办理桩、控制点移交手续,现场交接引测点位, 填制“ 施工测量控制点交接记录表”。
根据设计意图、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与施工部署等,确定控制轴线并进行内业计算。
配备测量人员: 测量工程师1 人, 测量员3 人。
仪器配置: 测量仪器必须通过计量所检验并有合格证,依据现场情况配置以下测量仪器( 详见测量设备表)。
1.2.1设计图纸的审核
1、总图校核
通过校核总图,了解定位意图,计算定位数据,以及建筑物跟周围的建筑物、市政道路的位置关系,确保建筑物的定位数据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阅读设计图纸时必须校算建筑物轮廓控制点数据和标注尺寸,记录审图结果。
2、建筑图与结构图校核
检查各专业图的平面位置、标高是否有矛盾,预留洞口是否有冲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设计人员反映,请设计人员及时变更设计。
1.2.2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测
1、根据总平面图及测量成果表对控制点的原始依据进行校核。
2、校测控制点(业主提供的导线及高程点不少于三个)的距离、夹角及坐标。
3、与甲方办理控制点、水准点及相关测量原始资料的交接手续。对移交后的桩点进行妥善保护,防止桩点受到扰动破坏。
如果超出限差要求,及时向甲方和施测单位反映本工程的校核结果。必要时,请施测单位重新复测。
1.2.3检定测量仪器、量具及测量仪器的选用
测量仪器、量具应按国家计量部门或工程建设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检定,经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测量仪器的选用见上表。
1.2.4基础资料收集
1、广泛搜集测区及附近区域已有的控制网测量成果
2、认真审阅查看合同文件、技术文件、以及业主单位、监理单位下发的有关控制测量的各项技术要求和规定。
3、收集国家及行业标准和规范。
1.2.5实地踏勘
1、根据已有的控制点的位置,首先了解标石和标志的位置,其次结合本标段内工程性质及地形情况初步选定加密点的位置。
2、有地形图是否与现有地物、地貌相一致,为控制网图的设计做准备。
3、测区内交通现状,以便确定合理的测量方案,测量时选择适当的测量路线和交通工具。
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