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doc

发布:2018-09-19约7.43万字共5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 【广东省】(二)(9分) 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 (节选自《渑水燕谈录》)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是时西边用兵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B.常被发面铜具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士大夫翕然称之 往来翕忽 D.匹夫之勇,不足尚也 风力虽尚劲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 11.结合选文,说说狄青为什么能够被天下称贤。(3分) 【答案】9.(3分)A 【解析】A.均指“这时”之意。B.名词用作动词,面戴/名词作状语,当面;C.一致/轻快、敏捷;D.崇尚/还,依然。 10.(3分)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使用4条以上“/”的,给0分;其他情况,对1处给1分。) 11.(3分)因为狄青①作战骁勇(频立战功);②博古通今(通究古今);③辅佐朝政。(每对1处给1分。) 【参考译文】武襄公狄青,当初凭借侍从官的身份担任延州指使。这时西部边境正在打仗,武襄公因智勇双全且有谋略,屡次建立战功。(他)经常披散头发,戴着铜面具,飞奔着冲入敌阵,敌人畏惧,没有谁敢抵挡他。武襄公见识高远,气度宏大,士大夫一致称赞他,而且特别受韩魏公和范文正公赏识,被称为国器。范文正公把《春秋》《汉书》授给他说:“将领不了解古今,只是个有勇无谋的人,不值得推崇。”武襄公从此就广泛阅读经史,透彻地钻研古今变化,不久立了大功,登上辅佐大臣之位,记录在史册中,配享在宗庙里,成为宋代著名将领,天下人都称赞他贤能。 【贵州省六盘水市】(二)阅读古文,完成11-15题(16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①,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中(zhòng)绳: 合乎拉直的墨线 ②輮(róu):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通“曝”,晒干。④参:通“叁”,多次。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⑴不知其旨也(? ? ) ⑵然后能自强也(? ? ) ⑶学不可以已(? ? ) ⑷故木受绳则直(? ? )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輮使之然也 辍耕之垄上 B.不知其善也 则知明而行五过矣。 C.虽有嘉肴 虽有槁暴 D.学而不思则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4.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 ???? ;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2分) 15.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4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