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二力平衡教学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八章运动和力 2.二力平衡 任留初中 胡友军
PAGE
PAGE 3
物理“合作互动”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学校 任留初中 年级 八年级教师姓名 胡友军时间
课题
二力平衡
课型
概念规律课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1知道物体平衡状态及平衡力的概念。
2、在探究试验中要自己处理实验数据,并从对数据的分析处理中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3、应用二力平衡条件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
过程
方法
1.通过学习二力平衡的概念,了解物理学常用的方法——科学探究法.
2.通过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并进行初步的探究.
3.学生在自主找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情感
态度
通过实验、自主探索,了解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和控制变量思想 的运用,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
教学重点
重点:二力平衡条件及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难点
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区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教法
“合作互动”教学模式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引入
新课
老师首先情景设置:桌面上的花瓶、天花板上的吊灯、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它们受到力的作用吗?
让学生观察节首图讨论它们为什么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并进行具体的受力分析
情景设置激发兴趣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知识点一:平衡状态
师:虽然它们受到力的作用但却可以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为什么?
【板书】平衡状态: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平衡状态。把物体平衡状态下受到的力称之为平衡力。
知识点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师:【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让物体受到两个力且处于平衡状态,观察二力的大小、方向,从而确定二力平衡条件。
(1)器材:滑轮两个、砝码、两个小盘小车、细绳、光滑桌面。
(2)实验过程:a、把小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向两端小盘内里加砝码,当小车静止时,观察两盘中砝码的数量;
b、保持两盘和砝码质量相等,把小车扭转一个角度,使拉力F1和F2不在同一直线上,观察小车运动状态,当小车重新恢复到原来静止状态时,观察拉力F1和F2的方向;
练习: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区别是什么?
知识点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师:分组讨论:(1)怎样判定二力是否平衡?
(2)知道物体受力处于平衡状态是否可以根据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确定另一个力大小和方向?
生:因为在竖直或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
1.学生猜想: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2、设计简单的实验确定二力平衡条件。
3、分组实验:探究确定二力平衡条件
实验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①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
②怎样才能使小车静止。
③怎么确定小车运动状态不变。
生:实验后【分析与论证】当木块受到的两个力F1和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木块就处于平衡状态;而当不满足其中任何一条时,木块都不会平衡。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课本实验并总结【实验结论】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主要区别在于: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而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学生讨论后总结:a、判定二力平衡要求同时具备“同体、等大、反向、共线”四个条件,缺一不可;还可根据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来确定受到的力是否平衡。b、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可根据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来确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力,针对这一问题师生共同进行讨论,
结合问题,学生分组设计实验,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巩固并总结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题。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分组讨论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正确掌握。
课堂小结
平衡状态、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
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动手动脑学物理P22 1-4题
教学反思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