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试卷+答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 填空题 每空一分,共计20分
在冲压工艺中,有时也采用加热成形方法,加热的目的是 , 增加材料在一次成型中所能达到的变形程度;提高工件的成形准确度。材料对各种冲压加工方法的适应能力称为材料的。冲裁件的切断面由 、 、、四个部分组成。 当间隙值较大时,冲裁后因材料的弹性回复使)凹模尺寸;冲孔件的孔径
凸、凹模分开制造时,它们的制造公差应符合的条件。 按工序组合程度分,冲裁模可分为 、 和等几种。对于大中型的凸、凹模或形状复杂,局部薄弱的小型凸、凹模常采用 、材料的塑性,塑性变形的稳定性越强,许可的最小弯曲半径就。在弯曲工艺方面,减小回弹最适当的措施是。拉深件的壁厚 。下部壁厚略有 ,上部却有所 。 拉深后坯料的径向尺寸 _____ _____ ,切向尺寸 ___ _ ______ 。
A、增大 减小 B、增大 增大 C、减小 增大 D、减小 减小 有凸缘筒形件拉深、其中 __________ 对 拉深系数影响最大。
A、凸缘相对直径 B、相对高度 C、相对圆角半径 为保证弯曲可靠进行,二次弯曲间应采用 ____ ____ 处理。
A 、淬火 B 、回火 C 、退火 弯曲件为 ____ ____ ,无需考虑设计凸、凹模的间隙。
A 、π形 B 、 V 形 C 、 U 形能进行三个方向送料,操作方便的模架结构是 _________ 。
A 、对角导柱模架 B 、后侧导柱模架 C 、中间导柱模架
6、凸模与凸模固定板之间采用 ____ 配合,装配后将凸模端面与固定板一起磨平。
A 、 H7/h6 B 、 H7/r6 C 、 H7/m6侧刃与导正销共同使用时,侧刃的长度应 __________ 步距。
A 、≥ B 、≤ C 、> D 、<
对步距要求高的级进模,采用 ___________ 的定位方法。
A 、固定挡料销 B 、侧刃 + 导正销 C 、固定挡料销 + 始用挡料销 模具的合理间隙是靠 ___________ 刃口尺寸及公差来实现。
A 、凸模 B 、凹模 C 、凸模和凹模 D 、凸凹模 斜刃冲裁比平刃冲裁有 ___________ 的优点。
A 、模具制造简单 B 、冲件外形复杂 C 、冲裁力小 冲裁力什么是加工硬化现象?它对冲压工艺有何影响? ?
??? 普通冲裁件的断面具有怎样的特征?这些断面特征又是如何形成的?
??? 降低冲裁力的措施有哪些?
???影响板料弯曲回弹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
5、拉深过程中工件热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校形?校形的作用是什么?
?? ?
上图示为 冲裁的凸凹模工作示意及其冲件的断面,请分析各个冲件断面为什么出现了如此大的差异?
四计算题 (15分)
图示为一制件,材料为10钢,料厚为0.5,试根据制件的尺寸利用凸凹模分别制造求出凸凹模的相关尺寸(凸模按6级,凹模按7级制造)。
已知2cmin=0.04,2cmax=0.06
附表是基本公差表和公差系数表
基本尺寸(mm) IT6 IT7 ≤3 0.006 0.01 3~6 0.008 0.012 6~10 0.009 0.015 10~18 0.011 0.018 18~30 0.013 0.021
材料厚度t(㎜) 非 圆 形 圆 形 1 0.75 0.5 0.75 0.5 工件公差Δ 1
1~2 ≤0.16
≤0.20 0.17~0.35
0.21~0.41 ≥0.36
≥0.42 0.16
0.20 ≥0.16
≥0.20
答案:
1 填空题
1)提高塑性降低变形抗力冲压成形性能圆角带 、 光亮带 、剪裂带 、毛刺 落料件尺寸小于 大于凸模尺寸 δ 凸 + δ 凹 ≤ Z max -Z min 单工序模 、 级进模 复合模镶拼结构越好越小采用校正弯曲不均匀减薄增厚金属在室温下产生塑性变形的过程中,使金属的强度指标 ( 如屈服强度、硬度 ) 提高、塑性指标 ( 如延伸率 ) 降低的现象,称为冷作硬化现象。材料的加工硬化程度越大,在拉伸类的变形中,变形抗力越大,这样可以使得变形趋于均匀,从而增加整个工件的允许变形程度。如胀形工序,加工硬化现象,使得工件的变形均匀,工件不容易出现胀裂现象。普通冲裁件的断面一般可以分成四个区域,如图所示,既圆角带、光亮带、断裂带和毛刺四个部分。
???圆角带的形成发生在冲裁过程的第一阶段(即弹性变形阶段)主要是当凸模刃口刚压入板料时,刃口附近的材料产生弯曲和伸长变形,使板料被带进模具间隙从而形成圆角带。
???光亮带的形成发生在冲裁过程的第二阶段(即塑性变形阶段),当刃口切入板料后,板料与模具侧面发生挤压而形成光亮垂直的断面(冲裁件断面光亮带所占比例越大,冲裁件断面的质量越好)。
???断裂带是由于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