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投票战争”:美国两党的选民争夺战.doc

发布:2016-12-11约4.73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投票战争”:美国两党的选民争夺战   近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连续对四起涉及选举权的案件作出裁决。9月29日,最高法院以5比4的表决,否决了联邦第六巡回上诉法院对俄亥俄州提前选举的法律作出的裁决。10月18日,最高法院又以6比3的表决结果,驳回奥巴马政府和一些民权团体要求法院下令禁止得克萨斯州在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中实施“选民身份证件法”的紧急上诉,维持联邦第五巡回上诉法院判令该法合宪的裁决。在2014年中期选举进入倒计时的关键时期,最高法院的上述裁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目前美国两党势均力敌、谁也无法在美国政治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两党选举竞争更趋激烈的现实。   “选民身份证件法”引发“投票战争”   在美国许多州,选民只需出示任何名字登记的选票就可投票。此外,有33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允许选民在选举日之前提前投票。奥巴马执政以来,特别是2010年中期选举共和党取得州长和州议会选举的多数后,一些州(主要是共和党控制的南部州)相继通过要求选民登记和投票时须出示带照片的身份证件和减少提前投票天数的选举法规。其中,得克萨斯、威斯康星和密西西比州于2011年通过选民身份证件法,规定选民在投票时必须出示驾照、护照、携带枪支许可证等身份证件;2012年,北卡罗来纳州和宾夕法尼亚州也相继通过严厉的选民身份证件法,南卡罗来纳州则于2013年通过该法。截至2013年11月,全美共有34个州通过了某种形式的选民身份证件法,其中包括得克萨斯在内的11个州通过了严格的选民身份证件法;俄亥俄、北卡罗来纳等州还出台了减少提前投票天数的法规。   由于参与提前投票的和没有身份证件的多为少数族裔、年轻人和穷人,而这些团体正好是民主党选民联盟的组成部分,选民身份证件法和减少提前投票天数的选举法规理所当然的遭到少数族裔、民权团体以及民主党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这些法规将给选民、特别是少数族裔和穷人带来不公平的负担和“不对称的影响”,并由此产生“歧视性结果”,即剥夺倾向于投民主党票的少数族裔和穷人的投票权。于是,他们向联邦法院起诉,要求废除这些法律,从而发了一系列被美国媒体称之为“投票战争”的旷日持久的司法大战。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上述判决不过是近年来联邦法院审理的诸多选举权法案件的几例而已。   案情的原委   得克萨斯州于2011年由共和党控制的州议会通过了堪称全美最严格的“选民身份证件法”。根据该法,该州选民在选举投票时必须出示带照片的身份证件(驾照、美国护照、美国军人证或持枪证等七种证件,学生证除外)。如果没有被法律认可的身份证件,须向州公安部申请“选举身份证”。由于申领“选举身份证”手续繁琐,费时耗力,因此,自该法生效以来,只颁发了282张。而得克萨斯州约有60多万名已登记的选民没有该法所要求的照片身份证件,占该州已登记选民数(1360万)的5%,其中多数是黑人和拉美裔,他们将因此无法参加投票。因此,这一法律遭到州美国民权联盟和有色人种协进会等团体的反对,并向联邦地区法院起诉。   在经过长达两年的司法诉讼后,联邦地区法院于2013年依据1965年的《选举权法》,禁止实施该法。可是在联邦最高法院于2013年6月否决了《选举权法》部分条款后,该法又得以实施。于是,该州的民权团体和奥巴马政府再次向联邦地区法院提起诉讼。今年9月,联邦地区法院开始审理。10月6日,地区法院法官裁决,以得克萨斯州的选民身份证件法违反宪法规定的平等保护的权利为由,下达禁令。得克萨斯州随即上诉到联邦巡回法院。10月14日,美国联邦第五上诉巡回法院裁决,否决了地区法院的判决,恢复得克萨斯州在11月选举中实施选民身份证件法。15日,美国司法部和民权团体又紧急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10月17日,联邦最高法院驳回上诉,维持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裁决。   俄亥俄州爆发的“投票战争则”则是围绕提前投票展开的。由于在2004年大选中,俄亥俄州许多人在投票日要经过长时间排队等待才能投票,以至许多人最后放弃了投票。俄亥俄州于2005通过“无理由提前投票”的法律,规定投票站在选举日前35天就开门。此后的选举都按照这一规定。在2012年选举中,俄亥俄州有1/3选民提前投票。今年2月,共和党控制的州议会通过法案(SB238),把提前投票的天数由35天减少到28天,减少的天数正好与选民登记的天数重叠,即选民在这一周内的任一天可以同时登记和投票,被称为“黄金周”。该州共和党籍州务卿还发布行政命令,限制周末和晚上投票。由于提前投票的基本上是黑人和穷人,他们利用周日上教堂礼拜的机会乘坐教堂的大巴集中到投票点投票,因此这一法案遭到俄亥俄州黑人教会和民权团体的反对,他们向联邦地区法院起诉,要求取消这一规定。9月4日,联邦地区法院裁决,阻止俄亥俄州这一法律的实施。9月23日,俄亥俄州向美国第六巡回上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