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防雷击安全知识_附件.docx

发布:2017-09-17约4.64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遇到突然的雷雨,因为雷击落地时,会沿着地表逐渐向四周逐渐释放能量。因此不要躺在地上,潮湿地面尤其危险。此时,行走之中的人的前脚和后脚之间就可能因电位差不同,而在两步间产生一定的电压。可以蹲下,降低自己的高度,同时将双脚并拢,减少跨步电压带来的危害。切勿站立于山顶上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二.不要在大树底下避雨。因为雨后,大树潮湿的枝干相当于一个引雷装置,树木或桅杆容易被闪电击中,如果用手扶大树,就仿佛用手去扶避雷针一样。在打雷时应尽量远离大树。?三.不要在水体边(江、河、湖、海、塘、渠等)、洼地停留,要迅速到附近干燥的住房、建筑物、山岩下或者山洞中去避雨。身高在岩石高度的1/5~1/10以下时,避免雷击的效果最为显著。能够避免被雷电击伤的地方,一般来说,是在离开山脊较低的台地或茂密的树林内,大岩石下也较好。但是,等到地面被淋?湿之后,再开始移动就很危险。必须在下雨之前,迅速找到避免遭受雷击的场所。如果要躲在大树或大岩石旁时,为防止被砸伤,要避免躲在它的正下方,?而要在稍微离开这些隐蔽物且离隐蔽物的距离半径与这些隐蔽物同高的圆圈内蹲下来才好。?四.不要拿着金属物品在雷雨中停留,因为金属物品属于导电物质,在雷雨天气中有时能够起到引雷的作用。金属框的眼镜一定要拿下来。随身所带的金属物品,应该拿下放在干燥的背包中,或暂时放在5米以外的地方,等雷电活动停止后再拾回。?五.不要触摸或者靠近防雷接地线,自来水管、用电器的接地线等可能因雷击而带电的物体,远离铁栏或其它金属物体,以防接触电压或者接触雷击和旁侧闪击。?六.雷暴天气时,因为手机的电磁波也会引雷,因此在户外最好不要接听和拨打手机,避免使用带有插头的电器。切勿游泳或从事其它水上运动。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离开水面以及其他空旷场地,应远离树木和桅杆,寻找地方躲避。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其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七.雷暴天气时,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羽毛球拍、潮湿的棍棒等扛在肩上。在危险来临之前,你一定要读懂警示。如果你能够听到雷声,那就说明你在雷击的距离之内,非常危险。提示:大部分的雷击事故发生在夏季。寻找庇护所时,要挑选那些封闭式的建筑物,开放式的建筑物是不安全的。远离建筑物内的电线、有线电话以及水管,因为电可以通过电线和水管传播的。一定要在雷电停止后30分钟再离开庇护所。如果附近没有封闭式的建筑物,但是你有一辆车,那就躲进车里吧。关上车窗,远离车内的带电装置。在没有庇护所也没有车的情况下,你只能双脚并拢,屈膝蹲下,这个动作可以帮助你最大限度地减小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用双手捂住耳朵,以预防耳膜被雷声震伤。如果你不止一个人,彼此之间的距离至少要6米,因为多人站在一起很可能会群体遭到雷击。在预计会有雷雨的情况,不要坐船。但万一雷雨突发而至,而你又不能下船,这时你需要打开发动机,躲进船舱里,如果没有船舱,尽可能把身体压低,躲在船内。不要接触任何金属物体,也不要使用任何带电设备。如果你发现有人遭雷击,立刻打急救电话,并在救援人员到达的这段时间内,观察一下受害者的状况。如果受害者已经没有意识,但还在呼吸,那你就等待救助;如果受害者已经停止呼吸,立即运用心肺复苏法按压,直到受害者恢复呼吸或者是救援队到达为止。提示:在没有确定受害者身上是否带电时,绝对不要直接触摸受害者,因为这样做很有可能让自己也遭电击。END注意事项雷击的死亡率要比鲨鱼攻击高30倍。业内人士都知道雷电具有很强的破坏性,主要有直击雷、雷电感应、雷电波侵入和地电压反击四种形式。其中又以感应雷和电压反击对弱电设备破坏能力最强。当天空的雷雨产生雷击时,其将携带高负荷雷电脉冲、电压及电流,以电磁波形式无规则释放,从而导致雷区域1~5公里范围内(视雷电波强度而定)所有带金属的导线(如高空架设天线、有线电视电缆、通信电缆、供电系统电缆等),在瞬间内感应到相应强度的脉冲电压及电流,这些电流沿着电器设备上的各种电源电线或信号电缆进入电器设备内部,在雷击电压超过电器设备额定抗电压的瞬间击坏内部器件;主要原因是由于连接在电器上所有电线电缆所带的电压高低不等,高电压就会往低压冲去,形成电流,从而将电器设备局部击坏,造成整个设备系统瘫痪,严重时甚至把整机击毁,甚至触及到人身安全。一、雷电的几种防护方法1、对直击雷的防护雷雨云对于直击雷可以采用避雷针,其结构如图所示:避雷针由三部份组成:最上部份叫受电端,中间是导电线,下部份是接地体。当雷雨云接近避雷针时,它会感应出大量的异性电荷,通过导电线和受电端向空中放电与雷雨云中的电荷中和减弱雷雨云的电场强度,达到防雷目的。如受电端果是直击雷,避雷针可以把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起到保护作用。2、对感应雷的防护为了防护感应雷对供电线路,传输电缆和架空天线及高层导电线建筑的破坏,可以在线路上安装碳化硅阀型避雷器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