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挖桩技术交底.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 MERGEFORMAT
PAGE \* MERGEFORMAT 2
技 术 交 底 记 录
表(二)
工程名称
会展南小学
施工单位
福建合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分部工程
桩基工程
施工内容
旋挖灌注桩
交底日期
交底内容:
根据设计要求,对旋挖桩工艺技术交底,其中包括旋挖灌注桩施工工艺及后注浆施工工艺。
旋挖灌注桩工艺流程
施工顺序:场地平整→测量定位→护筒埋设→钻机对位→复验桩点→制备护壁泥浆 →钻孔并投放泥浆护壁→成孔至设计高程→提钻→清孔→置换泥浆→检查成孔质量→钢筋笼隐检→吊放钢筋笼→下导管→水下灌注砼→控制桩顶标高→养护→成桩→资料整理及报验。
(一)、桩位测量
根据设计桩位坐标,准确放样桩中心位置,采用三角交汇或其他方法即时复核桩中心位置,以便在埋设钢护筒过程中可以随时监控钢护筒埋设位置是否准确。
(二)、钢护筒埋设
钢护筒用厚度t=10mm的钢板集中在专业加工厂内制作而成,钢板材质为Q235,护筒内径比桩直径大20cm。根据本工程的地质资料统计分析,护筒高度采用3.0m一种,避免造成塌孔。按照设计文件测设桩位,用旋挖钻机钻进取土,所用钻头直径与护筒直径相匹配,下压护筒的同时即时复核桩中位置,采用吊锤和水平尺检查钢护筒的垂直度,发现偏差即时纠正,直到将护筒下放到预定位置。护筒周边用粘性土回填密实,埋设好的钢护筒顶面高出地面30cm,底脚进入淤泥质土不小于0.5m且低于地下水位超过1.5m,溢浆口高出地面大于5cm,护筒位置偏差不大于5cm,垂直度偏差小于0.5%。
、桩位复核及护筒标高测量:
对埋设好的钢护筒进行坐标及标高测量,确保护筒中心位置偏差不大于5cm,同时测量并记录好护筒顶面标高。
(四)、钻进成孔:
(1)钻机就位后,首先利用操控系统和监视系统将桅杆调整到竖直位置,钻头中心对准护筒中心位置,空载旋转钻杆,从四个方向量测钻头边缘至护筒内侧的间距,判定钻头对中是否准确,若存在较大偏差,通过钻机的变幅油缸调整钻杆竖直位置,直到钻头中心与护筒中心相吻合为止,通过操作室内的控制系统和监视系统锁定桩中为止,每次下钻前钻机会自动旋转回位到施钻位置。
(2)开钻前先向孔内注入调制好的泥浆,泥浆浆面稍低于溢浆口,启动钻机钻进系统,钻杆正转下沉钻进,根据不同的地层条件调整钻进速度,每次进尺30cm~60cm后提升钻头取土,在提钻的同时往孔内加注泥浆,确保孔内水头高度,以防塌孔,钻头底面提离护筒顶面后将钻斗里面的土倒出,如此反复操作,直至钻进到设计孔深为止。
(3)终孔验收:
钻进达到设计要求所入基岩位置,必须注意钻机钻进阻力的变化,同时拾取岩样进行分析判断,与地质勘察资料比对,若与地质勘察不符,及时通知甲方会同相关单位确认处理。钻孔达到设计孔深后,立即对钻孔深度进行自检,孔深测量采用双重控制,先用系有测锤的测绳测量孔深并在绳上相应读数位置做好标记,将测绳展开放于平地并用50m钢尺进行复核,保证数据准确无误后,通知甲方组织相关单位进行终孔验收。
(五)、清孔:
清孔的主要目的是清除孔底沉渣。拟采用桩端后注浆法清孔。要点详后注浆施工工艺流程
二、后注浆施工工艺:
(一)注浆管设置
1、注浆器应特制加工,保证施工质量,注浆器与注浆管之间丝扣连接牢固;
2、钢筋笼应沉放到底处,不得悬吊,下笼受阻时不得撞笼、墩笼或扭笼;
3、注浆管应连接牢固,采用螺纹丝扣连接,为确保丝扣连接的牢固和承压能力,接头部位缠绕止水胶带;
4、注浆管长度根据孔深计算确定,不要过长,以免被破坏;
5、注浆管与钢筋笼用10#或12#铁丝绑扎,绑扎间距为2m;不宜采用焊接。
6、根据工程桩分布合理布置水泥浆浆液池位置,浆池建议用水泥砖砌成标准池,长*宽*深=1.0m*1.0m*1.2m,并标注刻度;
7、钢筋笼最后一定要下到孔底,禁止悬挂,同时也应注意控制笼顶高程;
8、由于声测管同注浆管为同一根管,因此需在声测实验完成后方能进行注浆施工;
9、端部注浆头建议采用“L”型或“一”型连接,保证注浆效果
(二)、注浆施工
1、注浆前,每根注浆管建议采用两次清水劈裂,第一次成桩4~5小时后(初凝后必须及时进行首次清水劈裂,否则注浆将无法进行,劈裂时间不宜太早也不宜太晚),第二次成桩24小时后及时执行;
2、水泥采用P.O42.5R级普硅水泥,要求新鲜、干燥、无结块;
3、后注浆浆液建议水灰比0.55~0.6;
4、配置好的浆液应过滤,滤网网眼应小于40μm;
5、注浆流量控制在≤40L/min;
6、钻孔灌注桩单桩注浆量采用水泥量、注浆压力双控。单桩注浆量建议按照5D考虑,即1.2桩径的桩按照6t水泥进行考虑。
7、一般成桩7天后左右进行注浆作业。每根注浆管均采用分次注浆,原则上第一次第一根管70%,第二次第二根管30%,两次注浆间隔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