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超外差收音机的设计【参考】.doc

发布:2017-01-01约1.99万字共8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前言 在1844年,电报机被发明出来,可以在远地互相通讯,但是还是必须依赖导线来连接。1888年 德国科学家赫兹 (Heinrich Hertz),发现了无线电波的存在。1895年 俄罗斯物理学家波波夫 (Alexander Stepanovitch Popov),宣称在相距600码的两地,成功地收发无线电讯号。同年稍后,一个富裕的意大利地主的儿子年仅21岁的马可尼 ( Guglielmo Marconi)在他父亲的庄园土地内,以无线电波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发射。1897年 波波夫以他制做的无线通讯设备,在海军巡洋舰上与陆地上的站台进行通讯成功。1901年 马可尼发射无线电波横越大西洋。1906年 加拿大发明家费森登 (Reginald Fessenden)首度发射出声音,无线电广播就此开始。而收音机讯号的收、发,却就是利用无线电通讯的。   由于科技的进步,天空中有了很多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如果把这许多电波全都接收下来,音频信号就会象处于闹市之中一样,许多声音混杂在一起,结果什么也听不清了。为了设法选择所需要的节目,在接收天线后,有一个选择性电路,它的作用是把所需的信号(电台)挑选出来,并把不需要的信号“滤掉”,以免产生干扰,这就是我们收听广播时,所使用的“选台”按钮。 选择性电路的输出是选出某个电台的高频调幅信号,利用它直接推动扬声器是不行的,还必须把它恢复成原来的音频信号,这种还原电路称为解调,把解调的音频信号送到扬声器,就可以收听到广播。收音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的。 在便携式电子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收音机早已进入了千家万户了。打开收音机,就可以听到广播电台播出的节目。这种广播节目的传播方式不需要用导线传送的有线广播,而是利用电波,将广播电台播出的节目传送到收音机中,这种广播就是无线广播。因此,本次装机设计主要向同学们介绍无线电广播超外差式收音机的的发送与接收的基本知识、收音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为安装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收音机的原理 收音机的基本任务就是将空间传来的无线电波接收下来并把它还原成原来的声音信号。因此,收音机必须具备四个基本工能: (接收并选择电台的信号: 为了选择出我们需要的电台节目,必须在接收无线的后面设有一个选择电台信号的电路,即输入调谐回路。 (对电台信号进行解调: 将选择出来的高频载波信号直接送去推动扬声器是不能放出声音的,还必须把音频信号从运载它的载频信号上卸下来。这一过程就是解调的逆过程。这种电路叫做解调器 (将音频信号加以放大: 在解调器的后面终须设置低频放大电路——前置放大电路与功率放大电路。(因为音频信号太弱,还不能推动扬声器正常放音。) (最后把音频信号还原成声音: 将音频信号经过低频电压放大和功率放大后送入扬声器。 收音机的分类 (按工作方式的分类) 1、直接放大式收音机: 即在解调前不改变高频已调波载频的频率。由于高放式收音机中高频放大器只能适应较窄频率范围的放大,要想在整个中波频段535kHZ—1605kHZ获得一致放大是很困难的。因此用超外差接收方式来代替高放式收音机 2、超外差式收音机: 所谓超外差即在解调之前,先由变频电路将接收信号的载波频率变换为频率固定且低于载波频率的中频(465KHz)信号,然后再对中频信号进行放大,解调。 3、超外差式调频收音机: 能接收广播电台发出的调频广播节目,具有变频电路及中频放大电路,解调器为鉴频器。 4、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 能接收广播电台发出的调频广播节目,具有变频电路及中频放大电路,解调器为检波器。因此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是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 各部分的原理结构及作用 输入调谐回路 输入调谐回路的作用与要求 输入调谐回路的作用:从天线接收下来的多个电台信号中选择出所要接收的电台信号,并抑制掉其它不需要的电台信号及各种干扰及噪声信号。 输入调谐回路的要求:良好的选择性、频率覆盖要足够宽、电压传输系数要大而且要稳定。 2、输入调谐回路的组成与工作原理(见图2) 输入调谐回路有磁性天线输入调谐回路和具有外接天线的输入调谐回路,今天我们所讲的是中波磁性天线输入调谐回路。 Ⅰ、中波磁性天线输入调谐回路的组成 ( 右图由调谐电容(C1a),调谐线圈(L1),补偿电容(),中波磁性天线(俗称磁棒)及输入线圈(L2)组成。图中C2是第一级(变频级)放大电路输入端的交流旁路电容。C1b是本机振荡的调谐电容,它是与输入调谐电容器C1a制作在一起的双连可变电容器。C1a与C1b之间的虚线表示这两个电容器的转动轴是连动的 ( 中波磁性天线长度为5-20cm,它的作用是把磁性天线附近的电磁波汇聚到磁性天线上,并感应给调谐线圈L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