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史:美国现代家具.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美国现代家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局势处于相对平稳时期。随着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日新月异,为现代家具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物质基础。
随着经济的复兴,西方在50年代进入了消费时代,现代主义开始脱离战前刻板、几何化的模式,并与战后新技术、新材料相结合,突破了正统的包豪斯风格而开始走向“软化”。这期间,由于北欧的不断发展、美国战后的迅速崛起及其他国家的进一步恢复壮大,在家具及室内设计等方面形成了一种新的设计风格——当代主义风格。它的基础仍然以功能作为第一要素,其实质是二三十年代国际式家具的发展。它源于斯堪的纳维亚和美国,使其设计具有弹性和有机的特点。它提倡室内设计、家庭用品、工作和生活空间具有一种可移动性和灵活性的特征,强调轻盈活泼、简捷明快的设计风格,又有人将它称为后国际主义。这种后国际主义风格一直影响着设计界的发展。
进入60年代,各种塑料,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等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产品上,成为工业设计最为热门的材料。由于这些材料具有许多天然材料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如体轻、价廉、颜色鲜艳、容易成型,而被广泛应用于家具上,由此在家具上形成了60年代的塑料时代。
在材料发展方面,70年代没有60年代突破性大,但由于现代化生产技术不断应用于家具材料制造、家具设备制造上来,也有人称70年代的设计风格为高技术风格。
由于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的大量生产,随之形成了人造板二次加工工业,即对人造板进行表面装饰,主要采用浸渍纸、塑料贴面板等进行贴面处理,由此而引发的家具设计上的突出变化是向板式组合家具发展。这些尤为明显地体现在办公室家具的更换上,形成了行动办公室——大空间集体办公。该系统的家具都是可组合的,其尺寸以模数为设计依据,达到最有效地利用空间、最有力地通过家具来支持人的工作与活动的目的。
进入七八十年代,家具及室内设计已进入了多元化并存的时期,即多种风格并存的时期。
美国现代家具
由于德国纳粹政府在欧洲的横行,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欧洲的科学家、作家、建筑师、艺术家和设计师等纷纷从欧洲来到美国。同时,格罗皮乌斯、布劳耶、密斯等把现代主义的运动移植到美国海岸。这些人才的到美国后,一方面试图建立类似德国包豪斯一类的设计学院,另一方面,结合美国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进行了一系列的设计活动。
一、美国现代家具设计教育
(一)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
芬兰建筑大师埃里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1873—1950年)1932在美国底特律市郊创办了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开创了既具包豪斯特点又有美国风格的新工业设计体系,并成为美国建筑与家具设计师的摇篮。美国现代家具设计大师中,查尔斯·伊姆斯、雷·伊姆斯、埃罗·沙里宁(小沙里宁)、哈里·伯托埃和乔治·尼尔森等都曾学习工作于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美国在二战后的现代建筑于家具设计大师几乎全部毕业于这所学院,他们杰出的设计成就,使得美国现代家具在20世纪50年代初迅速崛起,走在世界现代家具的前列。
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将北欧功能主义设计风格与现代主义风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在现代工业产品和家具设计教育方面有重大突破。学校进一步发展了包豪斯的现代设计教育思想,完善了设计与技术相结合的教育、生产与研究一体化教学机制。
在现代家具设计大师查尔斯·伊姆斯的领导下,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与美国两大国际家具集团——诺尔公司和米勒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创造了“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成功典范。
时至今日,该学院仍然是世界顶级的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一流艺术学院,小规模的精英制教育,全球范围内选拔优秀学生,开放式的“工作室”教学模式,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机制,为学院带来了崇高的声誉和学术地位。
(二)罗德岛设计学院
罗得岛设计学院创建于1877年,是一所集艺术与设计学科为一体的世界顶尖设计大学。学院的办学理念是:致力于设计和艺术人才的培养。提升大众艺术教育、商业和产品的水平。家具设计系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原创家具设计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工艺与美术、传统与创新、美学与功能的统一。在教学特色方面,将设计、手工艺、美术、建筑、工业技术和艺术理论融于一体;在课程内容上,将最新的科技、文化、艺术、经济、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整合,以建筑学、工业设计为基础,进行家具设计领域的研究和实践。除了注重于传统手工艺家具的制造外,更加注重现代生活方式、环境变化、社会进步对家具设计、家具材料、家具工艺和家具理论以及家具功能带来的影响。
学院除了本科和研究生的教育之外,还为年轻的艺术家和成人提供丰富多样的各类学习培训班、专业讲座、工作室、画廊等继续教育设计活动,满足了一个学习型社会的大众需求。
二、著名设计师
(一)埃罗·沙里宁
埃罗·沙里宁(Eero Saarinen,1910-1961年),又称小沙里宁,是20世纪中叶美国最有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