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小区TDD系统MIMO-OFDM的导频污染分析-毕业论文(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BACHELOR DISSERTATION
论文题目 多小区TDD系统MIMO-OFDM的导频污染分析
学生姓名 XX00
学 号 2803100000
专 业 通信工程
学 院 XXOO学院
指导教师 XX00
指导单位 XXXXXXXXX实验室
2014 年 06 月 8 日
绪论
伴随着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半导体技术和数学理论的发展,近些年来无线通信技术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无线通信系统及其业务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从 1864 年麦克斯韦建立了光的电磁波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887 年赫兹首次证明了无线电波的存在开始,直至 20 世纪 80 年代,第一代数字蜂窝系统在欧洲建立,无线移动通信系统进入发展的成熟期。
移动通信的发展现状
20 世纪 70 年代国际无线大会批准了在 800/900MHz 频带频率分配方案。20 世纪 80年代许多国家使用基于频分复用和模拟调制技术实现语音业务的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第一代模拟系统只能提供语音服务,不能传输数据。在频分复用中,每个载波占用一个信道。为了实现双工信号收发,发射和接收频率间隔了 45MHz。这样,当移动终端接入系统时,实际上分配了两个信道,一个是前向链路—基站到终端,一个是反向链路—终端到基站。在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各个通信子系统彼此互不兼容配置。最终,在 20 世纪 90 年代欧洲邮电管理大会成立了移动通信特别小组(GSM);GSM系统采用时分复用,它有 200kHz 的载波间隔,每个载波有8个通道,每个时隙持续0.577ms,调制方式为比特率 270.8kb/s 的高斯滤波最小移频键控,在一个新分配的频率上运行,并且将改善质量、泛欧漫游和支持数据业务作为主要目标;而在北美,向基于码分复用的技术方向发展,蜂窝电话工业协会在 1990 年采纳了 IS-54 标准以后,高通公司提出了一个基于码分多址(CDMA)技术数字通信系统,IS-54 标准使用了一个新的基于频/时分复用的 π/4 正交差分移相键控调制,具有30kHz 的载波间隔;比特率为 48.6kb/s,基本用户数据速率是 9.6kb/s,使用 PN 码序列把它扩频成 1.2288Mchips/s,1991 年,日本在个人数字蜂窝系统标准化(PDC)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PDC 使用每载波包含 3 个全速率通道的 TDMA 方式,载波间隔为 25kHz,使用 π/4—DQPSK 调制,比特率为 42kb/s。至此,以 GSM、CDMA、PDC 为代表的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成熟了。在第二代移动通信中数据传输率为 9.6kb/s,最高可达 32kb/s。在第二代移动通信基础上的一些改进技术称作 2.5 代,如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技术与 GSM 数据率增强型全域演进(EDGE)技术,其可用的数据速率仅仅数十至数百 kb/s,仍无法满足无线通信的高速率需求。虽然二代、二代半移动通信技术满足了语音业务和低速率数据业务,但随着用户的不断增加,网络的容量和质量不断受到挑战,手机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和 Internet 之后的“第五媒体”,以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广泛的使用群体,使得越来越多的相关行业加入到移动通信链中,终端个体也越来越关注融视觉、听觉、互动为一体的数据业务。与此同时,手机上网、手机游戏、手机电视业务快速1发展,第二代移动通信不能满足这些需求,人们需要能够提供更宽宽带信息业务的移动通信系统,于是开始研究基于码分多址(CDMA)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业务能力比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显著提高,它能支持从语音到分组数据到多媒体业务,根据需要提供带宽。第三代移动通信传输技术的最低要求中,务必满足以下四个环境的四种要求。即:移动卫星,9.6kb/s;快速移动环境,最高速率达 144kb/s;室外到室内或步行环境,最高速率 384kb/s;室内环境,最高速率 2Mb/s。2000 年 5 月,国际电信联盟—无线标准部(ITU—R)最终通过 IMT-2000 无线接口规范(M.1457),它都是 CDMA 技术,有:CDMA2000,WCDMA 和 TD-SCDMA。其中 CDMA2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