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四校联合体第二次联考高三(理综)模拟考试.doc

发布:2018-01-26约1.39万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西安中学 师大附中 高2009届第二次模拟考试 高新一中 长安一中 理科综合试题 命题人:高新一中 姚向龙 惠青香 杨 斌 审题人:师大附中 李晓龙 朱 宇 郭 莹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26分,第Ⅱ卷174分,全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答题前,考生需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本试题卷指定的位置上。 3. 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改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 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或在其他题的答题区域内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 Cu-64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玫瑰有5 0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迄今已培育出2 500多个品种。玫瑰没有生成蓝色翠雀花素所需的“黄酮类化合物3、5氢氧化酶”的基因,因此蓝玫瑰被认为是不可能培育成功的。但日本科研人员将蓝三叶草中的蓝色素基因植入普通玫瑰而成功培育出了蓝玫瑰这株玫瑰的花瓣中所含的色素为蓝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蓝色翠雀花素分布于蓝玫瑰花瓣细胞的液泡和叶绿体中 B.培育蓝玫瑰用到的工具酶是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C.蓝色素基因在所有玫瑰细胞中蓝色翠雀花素 D.蓝玫瑰的培育成功意味着人类创造了一个新的物种 .下图是夏季晴朗的一天中,某绿色植物体内C3和C5两种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曲线图,有人据图作出了如下分析和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m表示C5,因为夜间叶绿体不能产生ATP和[H],C5因缺少ATP不能与CO2结合而积累B.在5时~9时之间,光合作用的最大限制因子是温度,11时~l5时最大的限制因子是光照和CO2C.16时~20时两种物质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因素的改变引起植物气孔开放和ATP、[H]生成减少D.环境因素的变化引起植物呼吸作用增强产生较多的CO2是l6时~20时两种物质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3.图甲表示反射弧和脊髓结构图,图乙表示神经纤维局部放大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图甲 图乙 A.在图甲中,兴奋在②处以电信号形式传导 B.在图甲中,兴奋在③处以化学信号形式传递 C.在图乙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b,其电位特点是外负内正 D.在图甲中,给予②处一个强刺激,电流计指针发生2次偏转 .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它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先增殖分化成原红细胞,原红细胞再经3~4次有丝分裂,分化为成熟的红细胞。由此可推断原红细胞 A.无成形的细胞核.有核物质,无 C.无核物质,无核膜 D.有成形的细胞核 5a、b点所表示的含义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a、b点酶的结构相同 B.图乙中,a、b点细胞的代谢强度相同 C.图丙中,a、b点的生理效应相同 D.图丁中,a、b点种群的增长率相同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 g Na218O2与过量的H216O作用,生成的氧气中含有的中子数为0.8 NA B.标准状况下,11.2 L氯仿中含有的C-Cl键的数目为1.5 NA .0.4乙炔和乙醛混合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的分子数为ND.200 mL 1 mol·L-Fe2(SO4)3溶液中,Fe+ 和SO42-NA 7.X、YA.由mXa+与nYb-,得Xa+的半径一定大于Yb- B.X2+ 的氧化性一定大于Y+ C.气态氢化物HmX、HnY溶于水时一定显酸性 D A.由于水中存在氢键,所以水很稳定 B.电解法精炼铜时用硫酸铜做电解液电解后溶液中Cu2+可能消耗完 C能用同一通式表示的几种物质一定互为同系物D.电能与化学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产生 .25℃时,将pH=x的H2SO4溶液与pH=y的NaOH溶液按体积比1100混合,反应后所得溶液pH=7。若x=y/则x值为 A.4 B.3 C.2 D.110.T ℃时,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Ⅰ)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 ℃和T2 ℃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g)+B(g) C(g) B.(t1+)min时保持容器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 t1时间内用B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