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通用)古诗鉴赏综合测试(学生版+解析).docx

发布:2025-04-01约1.78万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NUMPAGES

古诗鉴赏综合测试

(考试时间:4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共100分)

(本题1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①

苏轼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②,君休读;狂处士③,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④。

【注】①此词是苏轼贬居黄州期间寄给时任鄂州太守的友人朱寿昌的。②《江表传》:书名,记载汉末和三国时群雄事迹。③狂处士:指祢衡。其人有才,但行为狂放,曾触怒曹操,后为黄祖所杀,写过《鹦鹉赋》,其所葬处后称鹦鹉洲。④黄鹤:指崔颢的《黄鹤楼》。

1.(4分)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大处落墨,写出长江和汉水滚滚西来、浩浩荡荡的景象,境界阔大,气势不凡。

B.“深碧”“雪浪”形象表现了眼前“岷峨”“锦江”春色盎然的美景,令诗人陶醉其中。

C.“遗爱守”“思归客”两相对比,既表达对友人的由衷赞美,也写出自己的思归之情。

D.上片结尾“殷勤说”三字引出下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体现词人对历史的审视和反思。

2.(6分)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本题1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有感三首

张耒

南风霏霏麦花落,豆田漠漠初垂角。

山边夜半一犁雨,田父高歌待收获。

雨多萧萧蚕簇寒,蚕妇低眉忧茧单。

人生多求复多怨,天公供尔良独难。

3.(4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麦花落”“初垂角”的景象具有季节特征,突显了农作物的喜人长势。

B.颔联着一“犁”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充沛和农家生活的繁忙与辛劳。

C.颈联写蚕妇目睹在风雨中因寒冷而挤作一团的蚕宝宝们时的情状和内心感受。

D.诗中所用叠词“霏霏”、“漠漠”、“萧萧”,既生动贴切,又兼具音韵美。

4.(6分)宋诗重理趣,常借诗歌表达生活哲理。这首诗表达了哪些理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本题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4分)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登高》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通过对风、天、猿、渚、沙、鸟等景物的描写,写出了登高所见到的夔州秋景。

B.《登高》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登岳阳楼》首联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抒发了实现夙愿后的极喜之情。

D.两首诗都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和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境壮阔,寄意深远,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6.(6分)《登岳阳楼》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诗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诗的意境由狭窄突然转入宽阔,试分析诗人在颈、尾两联中表达的感情。

(本题10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各题。

黑林①

吴兆骞②

黑林天险削难平,唐将曾传此驻兵。形胜万年雄北极,勋名异代想东征。

废营秋郁风云气,大碛霄闻剑戟声。历历山川攻战地,只今旌甲偃边城。

【注】①黑林,黑松林,在长白山一带。②吴兆骞(1631-1684),清初诗人,遣戍黑龙江宁古塔二十三年。

7.(4分)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起句看似实兀,实则气势雄浑。“削难平”三字以夸张手法写出此处地势险要,堪称天险,也为下句蓄势铺垫。

B.黑林险峻,而“唐将”却可驻兵于此,则唐将英武可想而知。此句追怀古人,点出此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英雄建勋之场。

C.颔联紧承首联,角度不同,“形胜”言其地理形势优越,“万年”言其历史之久,“雄北极”言其雄峙于北方边境。

D.“勋名”一句写前代将领东征高丽之事。诗人借历史讽刺前人意图建勋留名、功业传世的想法,心中包含了无穷的感喟。

E.尾联马当年于此山川松林处攻战厮杀历历在目,而如今这却只剩偃旗息鼓的寂寂边城,此联以景语收束,含蓄深沉。

8.(6分)颈联被誉为“笔致深折,曲有其妙”(艺术神巧、意蕴精妙),请简要赏析神巧、精妙之处。

(本题10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入峡次巴东①

白居易

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此去同。

万里王程三峡外,百年生计一舟中。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