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高效液相色谱新讲课.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第一节 概述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出现时间: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 功 能:一种新型分离分析技术。 原 理:是在经典液相色谱基础上,引入了气相色谱的理论, 在技术上采用了高压泵、高效固定相和高灵敏度检 测器,因而具备速度快、效率高、灵敏度高、操作 自动化的特点。 1.高效液相色谱法与经典液相色谱法 2.高效液相色谱法与气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结构示意见图,一般可分为4个主要部分:高压输液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和检测系统。此外还配有辅助装置:如梯度淋洗,自动进样及数据处理等。其工作过程如下:首先高压泵将贮液器中流动相溶剂经过进样器送入色谱柱,然后从控制器的出口流出。当注入欲分离的样品时,流经进样器贮液器的流动相将样品同时带入色谱柱进行分离,然后依先后顺序进入检测器,记录仪将检测器送出的信号记录下来,由此得到液相色谱图。 二、高效液相色谱组成系统 2.进样系统 高效液相色谱柱比气相色谱柱短得多(约5~30cm),所以柱外展宽(又称柱外效应)较突出。柱外展宽是指色谱柱外的因素所引起的峰展宽,主要包括进样系统、连接管道及检测器中存在死体积。柱外展宽可分柱前和柱后展宽。进样系统是引起往前展宽的主要因素,因此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对进样技术要求较严。 3 分离系统——色谱柱 色谱柱是液相色谱的心脏部件,它包括柱管与固定相两部分。 柱管材料有玻璃、不锈钢、铝、铜及内衬光滑的聚合材料的其他金属。一般色谱柱长5~30cm,内径为4~5mm,凝胶色谱柱内径3~12mm,制备往内径较大,可达25mm 以上。 一般在分离前备有一个前置柱,前置柱内填充物和分离柱完全一样,这样可使淋洗溶剂由于经过前置柱为其中的固定相饱和,使它在流过分离柱时不再洗脱其中固定相,保证分离柱的性能不受影响。 柱子装填得好坏对柱效影响很大。对于细粒度的填料(<20μm)一般采用匀浆填充法装柱,先将填料调成匀浆,然后在高压泵作用下,快速将其压入装有洗脱液的色谱柱内,经冲洗后,即可备用。 4.检测系统 在液相色谱中,有两种基本类型的检测器。一类是溶质性检测器,它仅对被分离组分的物理或化学特性有响应,属于这类检测器的有紫外、荧光、电化学检测器等。另一类是总体检测器,它对试样和洗脱液总的物理或化学性质有响应,属于这类检测器的有示差折光,电导检测器等。现将常用的检测器介绍如下: 三、高效液相色谱的固定相和流动相 (-)固定相 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以承受高压能力来分类,可分为刚性固体和硬胶两大类。刚性固体以二氧化硅为基质,可承受7.O×108~1.O×109Pa的高压,可制成直径、形状、孔隙度不同的颗粒。如果在二氧化硅表面键合各种官能团,就是键合固定相,可扩大应用范围,它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一种固定相。硬胶主要用于离子交换和尺寸排阻色谱中,它由聚苯乙烯与二乙烯苯基交联而成。可承受压力上限为3.5×108Pa。固定相按孔隙深度分类,可分为表面多孔型和全多孔型固定相两类。 (1)表面多孔型固定相 它的基体是实心玻璃珠,在玻璃球外面覆盖一层多孔活性材料,如硅胶、氧化铝、离子交换剂、分子筛、聚酸胺等。这类固定相的多孔层厚度小、孔浅,相对死体积小,出峰迅速、柱效亦高;颗粒较大,渗透性好,装柱容易,梯度淋洗时能迅速达平衡,较适合做常规分析。由于多孔层厚度薄,最大允许量受限制。 (二)流动相 由于高效液相色谱中流动相是液体,它对组分有亲和力,并参与固定相对组分的竞争。因此,正确选择流动相直接影响组分的分离度。对流动相溶剂的要求是: (1)溶剂对于待测样品,必须具有合适的极性和良好的选择性。 (2)溶剂要与检测器匹配。对于紫外吸收检测器,应注意选用检测器波长比溶剂的紫外截止波长要长。表20-2列出了一些常用溶剂的紫外截止波长。 对于折光率检测器,要求选择与组分折光率有较大差别的溶剂作流动相,以达最高灵敏度。 第四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 (-)液一液分配色谱法(LLPC) 在液-液色谱中,流动相和固定相都是液体,它能适用于各种样品类型的分离和分析,无论是极性的和非极性的,水溶性和油溶性的,离子型的和非离子型的化合物。 分离原理: 液液分配色谱的分离原理基本与液液萃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