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001-蓄电池详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蓄电池 1.1蓄电池的作用 1.2蓄电池识别 1.3蓄电池的结构 1.4蓄电池的型号 2.1蓄电池的电压产生原理 2.2蓄电池的放电原理 2.3蓄电池的充电原理 3.1静止电动势 3.3 放电特性 3.5蓄电池的容量: 4.1蓄电池的电路 4.2蓄电池仪表电路 5.1蓄电池的充电 5.2蓄电池的更换 5.3蓄电池的状态识别 5.4蓄电池的测试 组件 THS II 主要组件 高电压线束 概要 高电压线束承受高电压,高电流 高电压线束 系统图 HV电池总成 电源提供 2个电池 HV电池总成 组件 HV电池总成 HV电池 (电池模块) 6 单元 (7.2 V) x 34 模块= DC 244.8 V HV电池总成 服务插销 HV电池总成 SMR (系统主继电器) 连接和断开HV电池和高电压线束 * 教学目标: 掌握蓄电池的作用■ 掌握蓄电池的结构和充放电原理★ 掌握蓄电池使用特性及性能测量* ■ 掌握蓄电池的充电■ ▲ 掌握蓄电池的拆装更换■ ▲ 重点■难点★实训▲ 授课课时: 理论4课时+实践2课时 仪表及传感器供电 启动车辆 点火系供电 娱乐系统 危险报警灯 1-蓄电池是直流电源吗 2-8节干电池能否启动汽车 3-蓄电池的电用完了怎么办? 问 题 ? 正极板(二氧化铅)3 负极板(纯铅)1 电解液(硫酸溶液) 隔板2 栅架 壳体8 连条11 接线柱9、12 加注孔10 型号组成:单格数—类型和特征—额定容量 例如: 6-Q-105; 6-QAW-100; 6-QA-40S 类型和特征:汉语拼音第一字母表示,起动型蓄电池用“Q”表示;在起动型里面细分特征见下表: 额定容量:20h放电率时额定容量,单位A*h。附加字母含义: G:高起动率;S:塑料外壳;D:低温起动型好 J M I S W H A 胶质电解液 密闭式 激活式 少维护 免维护 湿荷式 干荷式 正极板处: PbO2+2H2O→Pb(OH)4 Pb(OH)4 → Pb4++4(OH)- 溶液中Pb4+有沉附极板的倾向,使极板呈正电位约2V 负极板处: 活性物质铅溶解,呈离子态进入电解液Pb2+,因而极板带负电,且吸引溶解的Pb2+沉附负极板表面。负极板带0.1V负电位。 蓄电池总电动势为: 2-(-0.1)=2.1V 正极板处: Pb4++2e→Pb2+ Pb2++SO42-→PbSO4 负极板处: Pb-2e→Pb2+ Pb2++SO42-→PbSO4 电解液中: H2SO4电离为SO42-和H+ H+与溶液中的OH-生成水。即: H++OH-→H2O 硫酸减少,水增多,电解液密度减小。 正极板处: PbSO4 → Pb2++ SO42- H2O → H++OH- Pb2+-2e→Pb4+ Pb4++ 4OH- →Pb(OH)4 Pb(OH)4 → H2O+PbO2 负极板处: PbSO4 → Pb2++SO42- Pb2++ 2e→Pb 电解液中: 硫酸根例子与氢离子生成硫酸 H++OH-→H2O 硫酸↑,水↓,电解液密度↑,继续充电,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既不充电,也不放电时,正负极板之间的电位差; 充电后电动势可达2.15V,放电后降低到约1.97V。 3.2内阻 内阻大小反应了蓄电池带负载的能力; 充电后内阻减小,放电后电阻增大。 电压的变化规律 电解液物质、密度变化 允许放电范围的意义 放电电流变化曲线如何变化 3.4 充电特性 电压的变化规律 电解液物质、密度变化 最终电压为何不在上升 过充电的现象和危害 容量:指在规定的放电条件下完全充足的蓄电池所能输出的能量。用Q 表示。单位A*h。 公式:Q=If tf 额定容量:在25±2度时,以20h放电率连续放电至单格电压降低到1.75V时,输出的电量。 充电方法 定压充电 定流充电 脉冲充电 充电设备 JQ-800汽车起动电源 手推式小型起动充电两用设备 电源:220V??? 单相 起动电压:12V/24V 起动电流:400A/800A 充电电压:12V/24V 充电电流:0-50A 体积:380×350×700(mm) 适合汽车修理厂,车队起动轻型车辆及充电使用。 1打开发动机舱 2选择x号扳手,拆下蓄电池负极 3选择x号扳手,拆下蓄电池负极 4选择x号扳手,拆下蓄电池负极固定螺栓2个 绿色:不需要充电 黑色:需要充电 透明或黄色:更换电池 可以使用一辆车的蓄电池起动另外一辆车 功能简介 充电状态自动补偿,正确判定电池的健康状态:充电状态不影响测试结果,可测电池电压低至8V 直接给出判定结果,判定电池是否需要更换 每次检测后精确显示剩余能量(以CCA值) 测试过程无需放电,可连续、重复、多次测量,使用更加安全方便 坏格电池探测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