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外汇和汇率第三章.ppt

发布:2025-04-02约6.7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其四,贬值有可能改善该国的产业结构。一国货币贬值,促进了出口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各种生产要素从非出口产业转向出口产业。同时,进口替代产业也将获得发展。0102其五,贬值会起到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作用贬值促进出口和进口替代部门的发展,使得这些部门以及前后相关产业部门收入增加;由于进口成本增加,使得进口依赖部门的收入下降;对于非赢利性部门,没有直接的收入或支出的增加,但会由于物价上涨使得其收入相对下降。其六,贬值从长期可能不利于本国生产力与竞争力的提高。贬值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可能给贸易对象国和货币升值国的经济贸易带来不利影响,容易遭到其他国家的报复和反对。01储备货币发行国货币贬值可能引起国际金融领域混乱。02第四节汇率理论国际借贷说利率平价说货币主义的汇率理论购买力平价说01国际借贷说(TheoryofInternationalIndebtedness)021861年,英国经济学家葛逊(G.L.Goschen)在其《外汇理论》一书中最早提出了这一学说,系统地阐释了汇率决定与变动的原因。其基本观点如下:外汇汇率由外汇的供给与需求决定。一国对他国的债权、债务关系即国际借贷关系是汇率变动的主要依据。只有已经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即流动借贷才能对外汇供求关系产生实际影响。若一国的流动借贷相等,表明外汇供求平衡,汇率不会变动;若一国的流动债权大于流动债务,即表明外汇供大于求,外汇汇率就会下跌;若流动债务大于流动债权,则外汇供不应求,外汇汇率上升。评价:葛逊所议及的国际借贷实质上是国际收支。在金本位制盛行的黄金时代,该学说用外汇的供求解释汇率的变动,无疑有其重要意义,与当时的现实也基本吻合。但该学说主要说明了短期汇率的变动,而对于汇率决定的基础及影响汇率变动的其他重要因素等,并未加以详尽的讨论和充分的阐释。购买力平价说又称“三P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于1922年系统提出的。购买力平价学说是当今汇率决定理论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假定一价定律,按购买力平价折算后,任何一种商品的价格在任何国家是一样的;单位货币购买力由货币发行量决定;货币中性论,货币的变化不影响实际经济变量;不考虑其他因素对汇率影响。12(二)购买力平价的两种形式1、绝对购买力平价两国货币的汇率由各国货币的购买力决定.而购买力与国内物价水平保持相应的比例关系.。若用E表示均衡汇率,P表示国内一般价格指数,P*表示外国一般价格指数,则绝对购买力平价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E=P/P*任何两国货币间的汇率,等于该两国一般物价指数的比率。标价货币物价/基本货币物价2、相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说认为汇率的变动根源于两国物价水平或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变动,即在一定的时期内,汇率的变化与同一时期内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动成比例。相对购买力平价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E1=E0×(P1/P0)/(P1*/P0*)01023、扩展的购买力平价由于一价定律只可能存在于贸易商品中,所以将一国商品分为贸易和非贸易商品,用贸易商品价格水平衡量购买力平价。01用a表示贸易商品权数,1-a为非贸易商品权数,PT为贸易商品价格,PN为非贸易商品价格,*表示外国,有02P=aPT+(1-a)PNP*=aPT*+(1-a)PN*03总物价决定的购买力平价为04P/P*=[aPT+(1-a)PN]/[aPT*+(1-a)PN*]05扩展的购买力平价为e=PT/PT*变形为PT=ePT*将绝对购买力平价公式右边分子分母分别除以PT和ePT*,整理得e=P/P*×[a+(1-a)PN*/PT*]/[a+(1-a)PN/PT]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实际汇率将出现升值同边相乘,交叉相除(以基准货币为分母),前小后大已知$1=JP¥115/116,$1=CAD1.5420/30,CAD1=JP¥?按外汇交易工具和收付时间划分。1电汇汇率是指经营外汇业务的银行以电报方式买卖外汇时所用的汇率。电汇汇率一般较高。2信汇汇率指银行以信函方式买卖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信汇汇率低于电汇汇率。3票汇汇率指银行买卖外汇汇票、支票和其他票据所使用的汇率。票汇汇率也较电汇汇率低。且期限越远的票据汇率越低。4

1远期汇率指成交后的将来某一日期交割的汇率。远期汇率用于外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