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遮光组件及光伏发电系统.doc
CN220368689U(19)国家知识产权局
CN220368689U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CN220368689U(45)授权公告日2024.01.19
(21)申请号202321666730.6
(22)申请日2023.06.27
(73)专利权人合肥零碳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230088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蜀山新
产业园区湖光路自主创新产业基地三
期(南区)B座214-49
(72)发明人吉宏选时晓蕾武文杰束洋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责任公司11240
专利代理师刘子辉
(51)Int.Cl.
HO2S40/22(2014.01)
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6页附图4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防遮光组件及光伏发电系统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遮光组件及光伏发电系统。该防遮光组件包括:反射镜;以及调节支架,调节支架包括第一连接臂和第一驱动单元,第一连接臂包括第一连接支臂和第二连接支臂,第一连接支臂的一端与反射镜枢转连接,第一连接支臂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支臂枢转连接,第一驱动单元被构造为能够驱动反射镜绕第一枢转轴线转动、驱动第一连接支臂绕第二枢转轴线转动,第一枢转轴线与第二枢转轴线呈夹角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防遮光组件,能够解决现有中高压光伏发电系统由于避雷针数量较多,对光照区域的遮挡较大,导致中高压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较低的问题。
1/2页CN220368689U权利要
1/2页
CN220368689U
2
1.一种防遮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射镜(20);以及
调节支架(30),所述调节支架(30)包括第一连接臂(31)和第一驱动单元(32),所述第一连接臂(31)包括第一连接支臂(311)和第二连接支臂(312),所述第一连接支臂(311)的一端与所述反射镜(20)枢转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支臂(3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支臂(312)枢转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单元(32)被构造为能够驱动所述反射镜(20)绕第一枢转轴线转动、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支臂(311)绕第二枢转轴线转动,所述第一枢转轴线与所述第二枢转轴线呈夹角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遮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31)和所述反射镜(20)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臂(31)的一端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反射镜(20),所述调节支架(30)还包括第二连接臂(33),所述第二连接臂(33)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支臂(312)之间,所述第二连接臂(33)被构造为能够驱动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支臂(312)向靠近或远离彼此的方向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遮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支架(30)还包括固定座(34),所述固定座(34)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凸起(341),所述第二连接支臂(312)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支臂(3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凸起(341)枢转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遮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34)上还开设有安装孔(34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遮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支架(30)还包括第二驱动单元(35),所述第二连接臂(33)包括第三连接支臂(331)和第四连接支臂(332),所述第三连接支臂(331)和所述第四连接支臂(332)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35)的驱动端枢转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支臂(331)和所述第四连接支臂(332)的另一端均与位于其所在侧的所述第二连接支臂(312)枢转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单元(35)的驱动端被构造为能够伸缩预设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遮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支臂(312)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第二连接凸起(313),所述第二驱动单元(35)的驱动端包括连接柱(351),所述第三连接支臂(331)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柱(351)的顶部枢转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支臂(331)的另一端与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支臂(312)顶部的所述第二连接凸起(313)枢转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支臂(332)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柱(351)的底部枢转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支臂(332)的另一端与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支臂(312)底部的所述第二连接凸起(313)枢转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遮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32)包括第一驱动件(321),所述第一驱动件(321)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支臂(311)上,所述第一驱动件(321)的驱动端与所述反射镜(20)枢转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321)的驱动端被构造为能够伸缩预设长度。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