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能骨密度仪的骨密度检测功能与其他功能.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级骨科专用软件:术后评估假体周围骨量变化,辅助评估手术方案效果 人工关节 髋关节假体周围的骨再吸收会最终导致移植物的松动,对移植物周围骨骼的监测可为医师提供骨骼健康状态和移植物成活的相关信息。 监测骨量丢失 确诊骨质疏松 预测骨折风险 监测药物疗效 骨密度检测的意义 基本概念及检测方法 辐射剂量问题 双能骨密度仪的骨密度检测功能与其他功能 骨质疏松检查的适应症 骨密度报告的分析 主要内容 ? ? 低骨量的临床危险因素 身高减低 低体重 年龄大 妇女初次月经晚 绝经后 绝经时间 吸烟 饮食钙限制 饮酒 药物(糖皮质激素) 影响骨代谢的疾病 脆性骨折史 低BMD 年龄大 脆性骨折史 一级亲属骨质疏松或脆性骨折家族史 现在吸烟 体重低于48公斤 跌倒 痴呆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估 基本概念及检测方法 辐射剂量问题 双能骨密度仪的骨密度检测功能与其他功能 骨质疏松检查的适应症 骨密度报告的分析 主要内容 有些情况下使用T值,有些情况下使用Z值 骨密度报告解读 WHO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正常骨密度 T值≥ - 1SD 低骨密度 -2.5SD < T值< -1SD 骨质疏松症 T值≤-2.5SD 严重骨质疏松症 符合骨质疏松症, 且伴有骨质疏松症性骨折发生 报告解读 三条曲线,中间的为参考曲线,上面的为正2个SD的曲线,下面的为负2个SD的曲线。当病人测量后会出现一个黑点在图上。 图表背景是三种颜色表示的骨折危险性的评估:绿色及浅绿:T-score在-1以上,骨密度正常; 黄色:T-score在-1~-2.5之间,骨量减少; 浅红及红色:T-score在-2.5以下,骨质疏松。 骨密度诊断报告解读 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Z值≤-2.0 有下面一个或一个以上事件发生: 下肢长骨骨折 椎体压缩性骨折 两次以上的上肢长骨骨折 未绝经妇女和50岁以下男性如有明显继发因素, Z值≤ -2.0或伴有脆性骨折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检查收费情况 每次300元,职工医保报销80%,新农合也可以报销。 周科峰,男,博士研究生 副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十三五南京市卫生青年人才 江苏省放射学会心胸乳腺学组委员 美国南加州大学访问学者。 Email163.com 峰值骨量越低或出现越早: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越大;峰值骨量越高或出现越晚: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越小 * * X线摄片法:价格便宜。诊断精确度及敏感性低,特异性差;不具备预测骨折能力,只能检测骨折;不能早期诊断,早期骨丢失在普通X片上无任何表现,只有当骨量丢失30%-50%以上时,才能从X片上反映出骨质疏松症。单能X线吸收法(SXA):只能测量四肢骨的骨密度;由于人体手臂运动频繁,骨密度变化小且难以消除肌肉影响,必须要求相同厚度的水样密度的软组织,但人体自然的软组织是不同厚的精确度差,误差大(国外已被淘汰,但国内仍有医院使用)。双光子吸收法(DPA):须经常更换同位素源,扫描速度慢(单部位要30分钟),放射性强度弱,图像不清晰,精确度差,误差大。定量CT法(QCT)放射剂量比DXA要大上百倍 同时设备庞大且价格昂贵,难以普及,优点是三维图像定位,敏感性和精确度高,独立测量松质骨骨矿物质含量。定量超声法(QUS)不能直接测量骨矿的含量 准确性低,误差大。是测量骨强度的检测方法,但目前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不能做为诊断骨质疏松症使用,只能用于筛查和疗效监测 * * * * * Lunar iDXA 骨密度仪临床应用 南京鼓楼医院高淳分院 医学影像科 周科峰 基本概念及检测方法 辐射剂量问题 双能骨密度仪的骨密度检测功能与其他功能 骨质疏松检查的适应症 骨密度报告的分析 主要内容 峰值骨量是一生中达到的最大骨量或骨密度,即骨尺寸不断生长和骨矿含量不断积累达到稳定时的骨量。主要由遗传与生活方式决定 遗传包括性别和种族决定了70-80%;生活方式包括钙、维生素D的摄入量,体育锻炼,吸烟等决定了20-30% 骨质疏松的关键因素 峰值骨量的高低与峰值骨量出现的早晚 峰值骨量 骨密度(BMD)是指单位面积的矿物质含量,任何个体的骨密度是骨峰值骨量和骨丢失量两者的综合,单位为克/平方厘米 骨强度=骨密度+骨质量(骨密度是骨强度的主要决定因素) 骨密度可反映骨强度的70%,与骨折阀值间接相关 BMD减少1 SD ,骨折风险增加1.5- 2.0倍 BMD的少量增加就可明显增强骨强度 骨密度(BMD)与骨强度 X线摄片法 单能X线吸收法(SXA)/单光子吸收法(SPA) 双光子吸收法(DPA) 定量CT法 定量超声法: 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金标准 检测骨密度的方法 目前尚无定量检测骨强度的手段 超声骨密度仪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