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配电间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变配电间专项施工方案
工程概况:
变配电间为框架结构一层,层高4.5米,建筑面积280 m2;基础为:钢筋砼独立基础及条形基础,砖砌体:±0.000以下采用MU20蒸压灰砂砖,M10水泥沙浆砌筑,±0.000以上采用B06.A3.5级加气混凝土块,M5混合砂浆砌筑。内墙为乳胶漆,外墙为面砖。
工序安排:
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装饰。
施工准备—主体—装饰、装修—维修、清理
主要施工控制方法:
3.1测量控制
该工程施工,工程定位放线采用经纬仪进行;水平度控制采用水准仪,对基槽标高进行准确水平控制,确保施工质量。施工施测严格按照现行《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要求进行,专业测量技术人员持证上岗,确保测量精度。
(1)测量的组织与准备
本工程由富有经验的技术人员3人组成测量小组,负责本工程的测量放线工作。所有的测量仪器均应经过校验,方可投入使用。
(2)平面控制
1)控制点的选取桩基施工前,要作好工程测量控制,根据工程场地实际情况,采用主轴线控制法,测设和作好建筑位置控制桩。设置控制桩点,形成“#”形主轴线平面控制方案。±0.00以下控制点作地面控制桩。
2)控制点的定位
以城市规划或建设单位指定的一个红桩和一条红线边为准,用直角坐标法。测设平面控制桩。经过闭合后达到精度要求,即为平面控制标桩。并据此测量出构筑物控制点。控制点用混凝土浇筑成300x300x500mm桩,顶面复以200x200x4mm钢板,板面上刻十字作为桩点标志,并砌筑窨井形式加以保护。
3)标高控制
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在现场至少要三个现场水准点,以控制和引测构筑物标高,并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校核。根据现场情况设三个水准点桩(利用平面控制桩)。实际测设时,应用精度不低于S3级水准仪。±0.000以上标高引测,主要量沿池壁向上竖直进行。水准标高应由三处向上引测,以便相互校核。三处用钢尺向上引测投点后,把水准仪架设到施工层上,核测三点误差在3mm以内,再以引测点在施工层上抄测标高。
4)施工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观测时为做到前后视线等高,直接调整水平仪的仪器高度,使后视时的视线正对准水平线,前视时则可直接用铅笔标出视线标高的水平线。
②±0.000水平线向下或向上量高差时,所用钢尺身应垂直用规定的拉力,并要进行尺长和温度改正。
③该工程±0.000以上部分施工时,首先应对±0.000以下部分的轴线、标高进行复线校核,如有误差则进行修正,修正后再采用直角坐标法将控制轴线重新测出,以此为准来控制以上的轴线标高。
3.2、基础工程
3.2.A、土方开挖
挖掘机从基槽的端头以倒退行驶的方法进行开挖。翻斗车配置在挖掘机的两侧装运土。挖掘机沿挖方边缘移动时,机械距离边坡上缘的宽度不得小于基槽深度的1/2。
土方开挖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随时作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在开挖过程中,随时检查槽壁和边坡的状态。根据土质变化情况,做好支撑准备,以防坍陷。开挖基槽时,随时检测槽底标高,在设计标高以上暂留一层土不挖,以便在抄平后,由人工挖出。对于暂留土层,反铲机挖土留25cm 左右为宜。
修帮和清底。在距槽底设计标高50cm 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橛,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同时由两端轴线引桩拉通线,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除槽底土方。
3.2.B、三七灰土
1、施工准备:
(1)、施工机具(压路机、筛土机、铲车)等到位。
(2)、土质选用槽内挖出的粘性土,其含水量应达到规范、设计要求。
(3)、石灰应提前充分熟化过筛,不得含有粒径大于5㎜的生石灰块,也不得含有过多的水分。
(4)、做好高程的控制,在边坡上每隔一段距离作一个控制点,以控制每层回填厚度及标高。
2、施工工艺
生石灰熟化→熟石灰与土集中拌和→铲车端运拌和土到基槽→旋耕耙二次拌和→轧路机碾压→下层灰土施工→机械或人工清理上表面。
生石灰熟化:根据需要回填灰土的数量和比例,确定所需石灰的数量,并提前进行熟化。
熟石灰与土集中拌和:石灰熟化后,运到施工现场或基槽内,采用机械按比例进行集中拌和,熟石灰粒径不得大于5㎜,粘土粒径不得大于15㎜,发现粒径超标的应及时筛除,熟石灰的掺入量应严格按比例进行掺和。
铲车运土:当3:7灰土拌和均匀后,由铲车端运至基槽,进行铺填,每层铺设厚度25~30㎝,保证压实后厚度不超过25CM。
旋耕耙二次拌和:当回填土虚铺完毕,由旋耕耙进行二次拌和,拌和遍数2~3遍,保证拌和均匀。
压路机碾压:3:7灰土拌和均匀后,由一台20T的振动式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过程为平碾一遍---振动两遍---平碾一遍,以保证碾压密实,每层碾压完毕,由试验员现场进行灰土取样,到试验室送检,取样数量每层每100M2不少于一个点。
下层施工:当每层回填土施工完毕,自检合格后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