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货币政策时滞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发布:2024-05-20约小于1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货币政策时滞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货币政策时滞是指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市场的反应滞后而产生的一种现象。货币政策时滞的存在对于货币政策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同时也是通货膨胀与经济萧条等宏观经济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为经济体量最庞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货币政策时滞问题备受关注。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货币政策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中国经济体制的特殊性质,其货币政策时滞的研究和认识还比较不充分和深入,因此本论文旨在对中国货币政策时滞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其存在的原因和对经济的影响,为中国货币政策的改进提供参考。

二、研究问题和内容

1.研究问题:中国货币政策时滞的存在及其原因分析

2.研究内容:

(1)货币政策时滞的概念及理论分析

(2)中国货币政策时滞的存在证明

(3)当前中国货币政策时滞存在的原因分析

(4)货币政策时滞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三、参考文献

[1]包艾鹏,潘燕薇.(2014).中国货币政策时滞的实证分析.金融论坛,第1期:18-22.

[2]曹和平.(2009).中国货币政策时滞的存在及其原因分析.财经研究,第9期:102-108.

[3]张军.(2016).中国货币政策时差的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分析.国际经济控制杂志,第2期:29-34.

[4]陈培堂,赵晶.(2017).中国货币政策时滞对通货膨胀的非对称性影响研究.经济科学,第3期:53-62.

[5]李大伟,钟会衡.(2018).中国货币政策传导通道与时滞效应.经济研究,第6期:69-84.

四、研究方法

本论文主要采用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比较和分析不同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从时间序列的角度探讨中国货币政策时滞问题的存在和成因。同时,还会结合相关理论模型,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来检验中国货币政策时滞的实证效应,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五、预期成果

本论文旨在深入研究China货币政策时滞问题,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其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进一步为中国货币政策的优化提供策略性建议和对策。预期的成果包括论文,会议发言和其他相关作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