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斜井井筒扩帮作业规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概 况
第一节 概 述
一、巷道名称:
本作业规程掘进的巷道名称为副斜井井筒。
二、掘进目的及巷道用途:
增加井筒断面,便于副斜井井筒候车正常安装运行及通风、运输、行人、管线敷设的需要。
三、巷道长度及服务年限:
巷道长度508米,同矿井服务年限(16.2a)。
四、中腰线
1、中线:方位角35°55′29″
2、腰线:24°37′
五、巷道断面及支护方式
1、巷道断面:原净断面为8.82m3,扩帮后毛断面14.6m3、净断面为12.96m3。附图1:(巷道断面图)
2、支护方式:巷道采用锚网喷支护净断面为12.96m3。附图2:(巷道支护图)
六、辅助设施安装位置
1、行人台阶:面向下山靠右帮,砌筑台阶的工作安排在工作面后进行,行人台阶尺寸;长×宽×高=500×300×150mm,永久台阶距离装岩机不得超过20m,确保一次成巷,方便施工。附图3:(巷道断面布置图)
2、行人扶手:面向下山靠右帮,同行人台阶配套安装,见附图3;
3、水沟:面向下山靠左帮,水沟在巷道左侧净尺寸:宽×高=200×200mm,倾向与巷道坡度一致,毛水应沟紧跟工作面,永久水沟与铺底时一起进行铺设。见附图3
4、照明电缆钩:主体工程结束后,靠巷道中心线定位布置;见附图3
5、道床:沿巷道中心线布置。见附图3
6、躲避硐:面向下山靠右帮,每隔40m布置一个,躲避硐宽度不得小于1.2m,深度不得小于0.7m,高度不得小于1.8m,见附图3。
七、施工顺序
1、第一步清理原维维扩帮后遗留矸石(约150m),进行支护、施工躲避硐室、喷浆。
2、第二步继续扩帮、清理矸石,进行支护、施工躲避硐室、喷浆、井口扩帮。
3、第三步(辅助工程)
按中线集中拉底、铺轨、砌筑水沟、砌筑行人台阶、安装扶手。
3、第三步(收尾工程)
调整安装风水管路、动力线、通信线、照明线、照明灯具。
八、预计开、竣工时间:
经研究决定,副斜井扩刷工程计划自2013年9月1日开工,预计2013年11月31日竣工。
第二节 编写依据
第一节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煤(岩)层赋存特征
第三节 水文地质及地质构造
I含水带(P2S):紫红色、砖红色的砂泥岩为白、绿细砂岩,多为互层。分布在本区的北部及南部,层厚0-150m。骆驼山区213号孔轴水资料:q=0.1091/s.m,k=0.119m/d,含裂隙孔隙水微弱。此层赋存在深部区,对对浅部先期开采地段无影响。
II含水带(P1S—P1x):上部为灰白色粉、中砂岩,下部为中、细砂岩。泥岩夹粘土岩,岩层在部分裸露于地表。风化裂隙较发育,地面坡角较大,对降水的排泄形成有利条件。含裂隙空隙水较弱。155号孔资料:q=0.06391/s.m,k=0.476m/d。
一隔水层(P1S):砂泥岩、粘土岩及2号煤层。层厚0.5m,其他部位较稳定,一般厚6m,隔水性能较好。
III含水带(P1S或2#-8#煤层):灰白色粗砂岩、中砂岩及细砂岩,此层分布在第6勘探线以北,第9勘探线以南,中部多被风化剥蚀。
含水层平均厚度26.87m,含裂隙孔隙水微弱。8527号孔:q=0.000134-0.1131/s.m,k,0.000525-0.1555m/d。
二隔水层(P1S、8#、9#煤层):主要为黏土岩、砂泥岩、8#、9#煤层。层厚稳定,平均厚9.85m,隔水性能较好。
IV含水带(C3t/9#-16#煤顶)灰白、浅灰色细砂岩,局部为中砂岩,平均含水量厚度15.63m,弱含裂隙孔隙水。q=0.0004421/s.m,k=0.,00362 m/d。
三隔水层(16#煤层):煤层及砂泥岩。一般厚度6m,9-11勘探线在西来峰逆断层附近此层变薄,厚1.7m。隔水性能较好。
V含水带(16#煤底-02):灰白色细砂岩、中砂岩、局部有含砾粗砂岩。平均厚度18,51m,由于基底不平或是岩相变化,局部含水层厚度变薄,8531号孔含水层厚度5m。弱含裂隙孔隙水。q=0.000254-0.00217/s.m,k,0.00139-0.00545m/d。
以上各隔水层在正常地层中,层位比较稳定,隔水性能较好,各含水带不会产生水力联系。
副斜井扩帮工程范围内无断层通过,施工过程中不受构造影响。施工范围内因原有巷道以形成数年,该区段内岩层不含水,所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不受水的影响。
附图1:综合柱状图(853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