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三上20军神.doc

发布:2017-04-03约7.62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长江小学三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第七单元 课题:20 军神 第1教时 总第 个教案 执教者: 顾彩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10个字,懂得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教学难点: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先学提纲:1.查阅资料,知道关于刘伯承的传奇故事和个性特点。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尝试解决。 3.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知道课文是按照“求治——术前——术中——术后”的顺序叙述的。 教学程序: 凸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1.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英雄人物,如英勇的狼牙山五壮士、视死如归的刘胡兰、舍身炸暗堡的董存瑞……他们都是普通战士,但他们都具有坚强的意志、崇高的信念。今天,我们要了解的也是一名军人。他,堪称“军神”。谁来读课题?指名生读题。(也许较平淡) 2. 交流:刚看到课题时,你不禁产生了哪些问题? ⑴军神指谁?随机引导:通过预习你知道了吗?(板书:刘伯承) 同学们,你们看,这位就是被德国医生尊称为“军神”的刘伯承元帅。简介刘伯承。 ⑵你知道神仙是什么吗?神仙和我们凡人是不一样的。军神是什么意思? ⑶刘伯承是一位军人,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⑷“人”怎会成为“神”呢? 3.同学们很会动脑筋,其实,问题答案都藏在书中,藏在同学们的心中。只要我们用心去朗读课文,用心去思考,就一定会有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学习之前,老师想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1916年,24岁的刘伯承参加了蔡锷“讨袁护国运动”,在一次战斗中,敌人的炮火、子弹疯狂的轰射过来,为了救一位战士,刘伯承猛扑过去,敌人的一颗飞弹射中了他,从颅顶穿过,又从右眼眶飞出,刘伯承当即昏倒在地,血流如注。当他苏醒过来,用手摸摸伤口,黏糊糊的都是血块,在那血块中,他又摸到了一个圆球,啊?眼珠!原来他的右眼被打坏,眼珠掉出了眼窝!为了让战士们安心作战,他一狠心抓起了身边的一把大刀,把牵连着那已掉出的眼珠经络割断,紧紧地攥住那颗眼珠,又昏了过去! 4.听着故事,很多同学产生了自己的感受,谁再来读读课题?指名读后齐读(孩子们的心也许有些动了)  过渡:刚才有很多同学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刘伯承是一位军人,沃克医生为什么要称刘伯承为“军神”呢?(出示问题)相信大家也有这样的疑问。那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寻找答案。 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 1.初读课文。 刘伯承和你我一样,都是平凡的人,他是人,有血有肉,他不会长生不老,那他怎么会成为军神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读这篇课文,先请小朋友认认真真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请你划下来,看看谁读得认真,谁声音响亮。 2.检查预习。 (1)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读准字音,并组词。 沃 势 局 职 药 担 损 刀 共 承 (2)学生互相说说易错的字。 (3)出示要求认识的字,认一认,读一读。 缠 匪 邮 悦 镇 醉 崭 擦 晕 钢 3.指导书写。 容易少横的字:醉 承 镇 注意字的笔顺:匪 4.描红、练写。 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 1.军神,好响亮、好威风的称呼,为什么要称他为军神呢?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读课文,理解词语,思考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来叙述事情的? 3.划出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简单批注在书上。   4.讨论交流。 5.读了几遍课文之后,请你来谈谈读到现在你对课文中的军神,刘伯承有些什么样的了解。 四、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 1. 通过初读课文,对刘伯承,对这位军神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知道,刘伯承其实也是一个凡人,当他走进沃克医生诊所的时候,他一开始说自己是刘大川。刘大川是谁呀?他还说自己是邮局的职员,这是为什么呀?医生问他职业姓名的时候,他居然不说真话,猜猜看。 2.看一看,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呢? 1916年,我们现在是2011年。1916年的时候,是怎样的时候呢? 师讲述:1916年的那个时候,是中国清朝刚刚灭亡的时候,袁世凯他要做皇帝,所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来推翻袁世凯的统治。1916年,刘伯承他就参加了革命军,带领军队和袁世凯的反动军阀进行战斗。在这战斗当中他的眼睛受了伤,到德国医生沃克先生的诊所里去治疗。当时周围都是反动军阀的统治,他要去看病,反动军阀袁世凯答应吗?看见了会怎么样? 3.所以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