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取向与途径.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浙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取向与途径
一、浙江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特征与转变取向
(一)浙江经济增长中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贡献率
低下
已有许多文献对最近几十年来浙江经济增长的
因素做了分析,表1是对部分代表性研究结果的总
结。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浙江近几十年来的经
济增长主要是由资本的增长推动的,其次是TFP
(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再次是劳动的贡献。而
1980~1993年美国、日本的TFP贡献率均已超过
50%,浙江省TFP(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对经济
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不仅如此,与
长三角的上海、江苏相比,吕宏芬等(2008)、高
春亮(2004)的研究结果均显示,1992~2002年期
间浙江省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是最低
的。这表明,浙江目前的增长方式仍属于以要素投
入积累为主,即要素积累型增长,要素投入中又以
资本投入为主,技术水平落后,经济效率仍然低下。
(二)浙江土地等资源能源使用效率低下
1.土地使用效率低。浙江全省全社会平均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新占用土地连年上升,1999~2002年
分别是:119.72亩、156.65亩、172.11亩、195.11亩
(严士凡,2004)。2003年全省134家保留园区(开发
区)平均经济密度(产出水平)为67.3万元/亩,仅为
苏州工业园区的33%,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61.2%
(浙江省统计局课题组,2005)。这表明,浙江在建
设用地总量大幅上升的同时,单位面积投资强度、
经济密度正不断下降,土地使用效率低下。
2.能源使用效率低。浙江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排
放产业比重相对较高(2006年为21.6%,比全国高
6.6个百分点)。以2004年为例,浙江每消耗千克标
准煤产出GDP约10.92元(美元按8.280汇率换算,
约合1.32美元),尽管比全国平均水平6.95元高出
57%,但与发达经济体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距(详
见表2)。
3.资本配置效率低。章宁宁等 (2006)以
Jeffrey Wurgler(2000) 的分析方法利用浙江
1996~2005年的数据研究表明,浙江省资本配置效
率为0.3317,对比Jeffrey Wurgler(2000)获得的20
世纪90年代各发达国家(地区)资本配置效率(如
表3所示),可以发现浙江的资本配置效率与发达经
济体的差距仍然十分惊人。
(三)劳动力素质低
依据2007年浙江省统计局的数据,目前全省从
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只有14.9%,初中及以下却
有58.1%(列全国倒数第一);具有专业技术职称
的仅为13.6%,且59.2%为初级职称,其中技师和
高级技师只有9.32万人,仅为0.5%,劳动力素质
低,高、精、尖人才缺乏的现象明显。
(四)环境压力巨大,经济发展不可持续
资源能源的低效率使用造成污染物大量排放,
使得浙江环境污染加剧、治理成本上升,可持续发
展面临严峻考验。2005年,浙江省八大水系、运河
和湖库达到或优于国家三类水质的监测断面比例为
64.9%。全省平均酸雨率为91.9%,比上年上升了
1.9个百分点。近岸海域环境水质达标率仅为8.0%,
污染程度位于全国沿海省(市、自治区)的第二位
(傅吉青等,2006)。由于环境污染严重,浙江环境
浙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取向与途径
文/廖 胜 李 成
经 济 论 坛
Economic Forum
Jun. 2009
Gen.459 No.11
2009年 6月
总第 459期 第 11期
·54·
表1 浙江经济增长方式
时期 经济增长率 TFP贡献率 劳动贡献率 资本贡献率 来源
1978- 1998 13.45 40.68 8.45 50.87 吴文丽
1978- 2003 13.62 34.68 18.48 46.84 邓翔等
1986- 2004 11.28 40.39 7.47 52.14 吕宏芬等
1989- 1998 13.1 45.7 3.7 50.6 叶裕民
1991- 2000 17.8 39.43 7.58 52.98 杨晓光等
单位:%
表2 浙江省与世界主要国家能源经济效益比较
浙江省 全国 世界 日本 法国 韩国
经济效益 1.32 0.84 1.86 5.58 3.23 1.56
效益比数 1 1.57 0.71 0.24 0.41 0.85
资料来源:黄隽,浙江省单位GDP能耗统计预测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07年06期。
治理成本不断上升。2003年,全省共发生环境污染
与破坏事故229次,直接经济损失357.5万元;2005
年全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达218.37亿元,比上
年增长3.9%,占生产总值的1.6%(浙江省统计局
课题组,2005) 。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浙江最近几十年来经
济增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