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微型计算机输入输出接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5章 微型计算机输入输出接口 ;5.1 输入/输出接口 ;5.1.1 外部设备及其信号
外部设备(Peripheral Device)
按照与CPU数据传输的方向划分:
(1)输入设备
键盘、鼠标、光笔
输入图形信息的扫描仪、数码相机
检测现场信息的数字化测试仪表
模拟量采集和模拟量/数字量转换装置等;(2)输出设备
显示器、打印机
绘图仪
现场控制的数字量/模拟量转换装置和执行元件
(3)复合输入/输出设备
外存储设备是典型的复合输入/输出设备:
磁带机(Tape Driver)
软磁盘驱动器(Floppy Driver)
硬磁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r)
光盘驱动器(Compact Disk Driver)
许多光盘只能读出信息,称为CD—ROM (Compact Disk—Read Only Memory),只读光盘只能用作输入设备。;2. 外部设备的信号
(1)数据信号
按照信号的物理形态,可分为以下几种;
数字量: 以二进制形式表述的数据、图形或文字信息。
模拟量: 现场的物理量通过传感器件,转换为大小与之对应的电压或电流信号。这些量呈连续变化的形态,称为模拟量(Analog)。
开关量: 开关量是只有二种状态(0,1)的量,如开关的接通(ON)与断开(OFF),电机的启停等
脉冲量: 计数脉冲、定时脉冲和控制脉冲
对于输入设备,数据信号从外设送往CPU对于输出设备,数据信号从CPU发往外部设备。;(2)状态信号
状态信号表明外部设备当前的工作状态,用来协调CPU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操作。
典型的状态信号:READY, BUSY
有的设备有指示出错状态的信号,如打印机的纸尽(Paper Out),故障(Fault)。
不同的外设可以有不同的状态信号。
状态信号总是从外部设备发往CPU。;(3)控制信号
控制信号是CPU向外设发出的命令,它指定设备的工作方式,启动或停止设备
控制信号的格式因设备而异
控制信号从CPU发往外部设备
数据信号、状态信号、控制信号都是以“数据”的形式,通过数据总线在CPU和外部设备之间进行传输的。;5.1.2 I/O接口的功能
接口:计算机一个部件与另一个部件之间的连接界面。
功能:
1. 设备选择功能
CPU通过地址代码来标识和选择不同的外部设备
接口对系统总线上传输的外设地址进行译码,在检测到本设备地址代码时,产生相应的“选中”信号
2. 信息传输功能
设备被“选中”时:
从CPU/数据总线接收数据或控制信息
外部设备的数据或状态信息发往数据总线/CPU;3. 数据格式转换功能
外设使用的数据格式与CPU数据格式不同时,接口要进行二种数据格式之间的相互转换。
联络功能
从系统总线或外设接收一个数据后,发出“数据到”联络信号,通知外设或CPU取走数据
数据传输完成,向对方发出信号,准备进行下次传输
5. 中断管理功能
向CPU申请中断;
向CPU发中断类型号;
中断优先权的管理;
在以8086为CPU的系统中,这些功能大部份可以由专门的中断控制器实现。;复位功能
接口在接收系统的复位信号后,将接口电路及其所连接的外部设备置成初始状态。
7. 可编程功能
有些接口具有可编程特性,可以用指令来设定接口的工作方式、工作参数和信号的极性。
;错误检测功能
(1) 物理信道上的传输错误
信号在线路上传输时,如果遇到干扰信号,可能发生传输错误。
检测传输错误的常见方法是奇偶检验。
(2) 数据传输中的覆盖错误
输入设备完成一次输入操作后,把所获得的数据暂存在接口内
如果在该设备完成下一次输入操作之后,CPU还没有从接口取走数据,那么,在新的数据送入接口后,上一次的数据被覆盖,从而导致数据的丢失
输出操作中也可能产生类似的错误
覆盖错误导致数据的丢失,易发生在高速数据传输的场合;5.1.3 I/O端口的编址方法
有两种不同的I/O端口编址方式:
1. I/O端口与内存统一编址
把内存的一部分地址分配给I/O端口,一个8位端口占用一个内存单元地址,也称为存储器映射编址方式
优点:
访问内存单元和I/O端口使用相同的指令,使用方便
降低CPU电路的复杂性
缺点:
减少了内存可用范围
难以区分访问内存和I/O的指令,降低了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I/O端口与内存独立编址
内存储器和I/O端口各自有自己独立的地址空间
访问I/O端口需要专门的I/O指令
8086/8088 CPU采用这种方式
访问内存储器
使用20根地址线A0~A19
使M/IO#=1
内存地址范围为00000~0FFFFFH共1MB
访问I/O端口
使用低16根地址线A0~A15
使M/IO#= 0
I/O端口地址范围为0000~0FFFFH共64K;3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