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与建筑节能技术分析.doc

发布:2019-08-13约8.25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与建筑节能技术分析 建筑工程公司 王龙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建筑外墙保温施工工艺的现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保温施工的优化方案,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建筑 外墙保温 现状 问题优化 工程概况: 36#楼结构主体为点式高层住宅楼,总建筑面积23325 m2,其中地下室面积2970 m 节能工作已经逐步深入,标准、规范及有关政策的落实与实施,本地区采取外墙外保温技术建造了大批的节能住宅,这些节能住宅的建成推动了建筑节能产业的发展与逐步完善。但是,外墙外保温技术在近几年的大力推广与应用过程中,通过跟踪考察与调查,也发现或出现了若干问题:由于外保温系统处于建筑物外墙外侧,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这样外界环境的风雨侵蚀作用、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作用、低温的冻融冻胀作用以及大气环境中酸碱腐蚀作用等直接考验着外保温系统,并由外保温系统来承担,所以说,对外墙外保温系统要求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外保温系统25年的正常使用目标,才能保证节能建筑的工程质量。   在近几年运用外保温技术建成的节能住宅,不少外墙出现脱落、空鼓、开裂、室内泛潮反霜、结露等若干问题。其原因主要以下三个方面引起的: (1)系统技术质量问题引起; ??(2)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引起; ??(3)工程管理问题引起; 1.针对目前高层建筑外围设计中节能技术的优劣分析 1.1外墙内保温技术分析 外墙内保温就是在外墙的内侧使用EPX板、保温砂浆等保温材料,从而使建筑达到保温节能作用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具有施工方便、对建筑外墙垂直度要求不高、施工进度快等优点。在早期的外墙保温施工中约有90%以上的工程应用内保温技术。 1.2内外混合保温技术分析 内外混合保温,是在施工中外保温施工操作方便的部位采用外保温,外保温施工操作不方便的部位做内保温,这是内外混合保温施工的基本做法。从施工操作上看,混合保温可以提高施工速度,对外墙内保温不能保护到的内墙、板同外墙交接处的冷(热)部分进行有效的保护,从而使建筑处于保温中。 然而,混合保温对建筑结构却存在着严重的损害。外保温做法部位使建筑物的结构墙体主要受室内温度的影响,温度变化相对较小,因而墙体处于相对稳定的温度场内,产生的温差变形应力也相对较小;内保温做法部位使建筑物的结构墙体主要受室外环境温度的影响,室外温度波动较大,因而墙体处于相对不稳定的温度场内,产生的温差变形应力相对较大。局部外保温、局部内保温混合使用的保温方式,使整个建筑物外墙主体的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形变速度和形变尺寸,建筑结构处于更加不稳定的环境中,经年温差结构形变产生裂缝,从而缩短整个建筑的寿命。工程保温做法中采用内外保温混合使用的做法是不合理的,比做内保温的危害更大,该方法已很少使用。 1.3外墙外保温技术分析 1.3.1适用范围广 外保温不仅适用于需夏季隔热地区的空调建筑,也适用于北方需冬季保温地区的采暖建筑。既适用于新建建筑,也适用于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保温效果明显。由于保温材料置于建筑物外墙的外侧,基本上可以消除在建筑物各一个部位的“热桥”影响。从而充分发挥了轻质高效保温材料效能,相对于外墙内保温和夹心保温墙体,它可使用较薄的保温材料,达到较高的节能效果。 1.3.2保护主体结构 置于建筑物外侧的保温层,大大减少了 自然界温度、湿度、紫外线等对主体结构的影响。随着建筑物层数的增加,温度对建筑竖向的影响已引起关注。国外的研究资料表明,由于温度对结构的影响,建筑物外向的热胀冷缩可能引起建筑物内部一些非结构构件的开裂,外墙采用外保温技术可以降低温度在结构内部产生的应力。 1.3.3有利于改善室内环境 外保温不仅提高了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而且增加了室内的热稳定性。它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雨水等对墙体的浸湿,提高了墙体的防潮性能,可避免室内的结露、霉斑等现象。因而创造了舒适的室内居住环境。所以,外墙外保温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1.3.4耐久性问题 一般来说,外墙外保温工程的使用年限不应少于25年,大量工程实践证实,使用年限在25年以上的,就得要求外墙外保温工程无论是处于高温还是低温状况,都不应引起墙体表面的任何破坏现象出现。由于室内水蒸汽可通过墙体向外渗透,逐步进入外墙内部,有可能造成保温层内部结露,导致外保温体系的各种组成材料化学与物理的稳定性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