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X电源标准简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ATX电源标准简介]和电脑上其他部件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不同的是,电源的发展速度是十分缓慢的,至今在个人电脑上的配置也仅有AT和ATX两种电源类型。从286个人电脑时代开始,AT电源就一直是PC的标准配置,这一局面直到586时代才结束。AT电源不仅功率较ATX电源要小,并且主板供电接口也与ATX电源不同。属于淘汰了的电源类型,目前已经很难见到使用AT电源的个人电脑了。作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PC标准电源-ATX电源,它也经历了ATX1.01、ATX2.01、ATX2.02、ATX2.03以及ATX12V多个版本的革新。最基本的ATX电源具备±5V、±12V四路输出,额外增加的+3.3V主板电源输出,以及+5V StandBy(辅助+5V)激活电流输出。此外,还有一个PS-ON信号给电源提供电平信号。通过辅助+5V和PS-ON可实现鼠标、键盘开机等功能。
目前在市场占据主流位置的是ATX2.03及ATX12V版本, ATX2.03的辅助+5V电流为1A,可以实现网络唤醒???功能。Intel推出的全新核心的P4处理器的功耗相对较大,普通标准的ATX电源无法应付,Intel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电源标准——ATX12V,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P4”电源。和普通ATX电源相比,“P4”电源增大了+12V的输出能力和辅助+5V的电流,出自自外,还增加了一根4线(+12V)接头,具备+12V输出能力。此外,随着串口ATA设备的逐渐普及,增加串口ATA电源接头的ATX电源产品也开始逐渐增多。虽然Intel为了适应新一代硬件的需要,曾经在ATX 12V 1.2版的基础上升级到ATX 12V 1.3版标准,旨在增强了+12V的输出能力(可以达到18A),但面对功耗更大的LGA775平台来说,却依然捉襟见肘,之后Intel又推出了ATX 12V2.0标准(随后推出了2.01、2.02等升级版),其主要内容就是为电源加入了第二路12V输出,来满足新平台对12V的需求。也就是说现在我们选择电源,就要将范围圈定在ATX 12V1.3版和ATX 12V2.03版本之间。
[电源的接口]电源内部提供多组接口,其中主要是二十芯的主板插头、四芯驱动器插头和四芯小软驱专用插头。二十芯的主板插头只有一个且具有方向性,可以有效的防止误插,插头上还带有固定装置可以钩住主板上的插座,不至于接反。ATX电源接口根据输出电压的不同可分为+5V、+12V、+3.3V、-5V、-12V和+5V SB等,这些接线颜色也不同。
+5V(红色线)。主要用于主板供电,包括主板、内存、CPU和一些主板上的其他设备。光驱、硬盘的信号电路也由+5V电源供电。+12V(黄色线)。主要为标准设备的驱动电路供电例如风扇等散热系统供电,一般连接到适配卡上。-12V(蓝色线)。一般用于某些对电流要求不高的串口放大电路,通常-12V输出电流小于1A。+3.3V(橙色线)。目前CPU、AGP的电压越来越低,因此新的ATX规范增加了+3.3电压,这样就不用由+5V转为+3.3V了。-5V(白色线)、-12V(蓝色线)。这两个电压分别支持ISA总线以及窜行口等老式设备,现在比较少用到了。+5V SB(紫色线)。与+5V电压完全一样,但自己独自一条电路,与其他供电电路无关,而且电脑无论开机与否,只要电源通电就可以永远保持开通状态。这种电源支持一些可以对系统激活的设备,例如支持网络唤醒的网卡等。PS-ON线(绿色线)。复杂操作系统管理电源的开关,是一种主板信号,和+5V SB一起成为软电源,实现软件开机、网络唤醒等功能。PG(Power Good)信号(灰色线)。PG信号线连接到主板上,并且受主板的监控软件控制开机。系统启动前电压进行内部检查和测试就是通过这条线路完成的,如果没有PG信号是无法开机的。
[购买技巧——如何判断电源功率(介绍篇)]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要买大功率电源才能满足电脑正常工作的需求,于是一些假300W、350W电源如雨后春笋般涌出。这些假冒电源的共同点一般都是功率虚标、偷工减料。比如将电源的型号命名为300、350等,让消费者误以为是功率。在挑选电源时,我们首先要搞明白电源功率的计算。ATX电源的计算方法没有固定公式,仅仅把各路输出简单相加的方法是错误的。一些电源在铭牌上标出各路输出简单相加的值或是将电源的峰值功率当成有效功率标注,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电源的功率可分为:额定功率、最大功率、峰值功率,其定义分别是:额定功率:环境温度在-5~50度之间,输入电压在180V~264V之间,电源可以长时间稳定输出的功率。不过额定功率并不能很好反映电源的实际负载能力。最大功率:环境温度在25度左右(即为常温下),输入电压在200V~240V之间,电源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