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设计建构――音乐学院音教专业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探析.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ofWuhan of
HUANGZHONG(JournalConservatory
Music,China)
黄伊娜
反思、设计、,瞄、D‘-,I、建构
——音乐学院音教专业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探析
摘要:数码钢琴集体教学模式是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改革的产物,符合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趋势。关
于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已有一定探索和研究,而专业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
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却研究不够,对策较少。如何转变观念,用新思路、新模式来完善音乐学院音乐
教育专业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课堂质量,使其真正有利于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音
乐教育人才,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关键词:音乐教育;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J628.9 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在当今高等音乐院校的钢琴教学中已不是新鲜话题,但对于如何真正组织好教学,
使此种富有新时期特色的钢琴授课形式真正做到既节约教师资源,降低教学成本,又能充分利用时间,减少
重复劳动,扩大学生受益面,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当受教者是具一定钢琴演奏
基础的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时,如何通过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使其琴艺有所提高,更值得深入研
究。这类学生进校前多学过钢琴,但时间长短不一,基础训练不同,自身条件各异,程度水平参差不齐。面对
复杂情况,想通过集体课全方位提高学生能力,对老师无疑是一种挑战。作为任教于音乐学院音教专业数码
钢琴集体课一线的老师,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观察、分析,总结出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在此提出,希望有助于提高音教专业钢琴集体课教学的质量,期待对建构适合音乐学院音教专业特点的数码
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有所裨益。
一、反思: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的优势与局限
数码钢琴集体课是传统钢琴教学与现代高新科技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课程或日新教学模式。数码
钢琴在保留传统钢琴主要功能的同时,通过数字处理,与现代电子技术融为一体。数码钢琴的音域与钢琴一
样,键盘触感与钢琴灵敏度相似,还能逼真模仿多种乐器的音色。学生置身集体授课环境,方便相互观摩、彼
此促进和共同探讨。通过密切交流、取长补短、良性竞争的学习氛围,技术能力得以快速提高。因为一位教
师面对多名学生,基本知识可以集中讲解,节省了教学时间,避免了重复劳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集体课
上,有利于开展合奏、重奏的训练,在对比中自我发现差距,从而增强同学间的默契与集体荣誉感。凡此种
种,成为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有别于传统“一对一”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
作者简介:黄伊娜(1962~),女,武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副教授、嚣乐教研室主任(武汉4300.60)。
收稿日期:2010—12—26
黄伊娜:反思、设计、建构157
然而,除去上述优势,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给人们所看到的更多是它的的局限性。笔者通过总结分析,
将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的局限归纳为软件性质的局限与硬件性质的局限两大类,下面对此两类局限性分别
加以说明。
(一)第一类局限
先谈谈第一类局限,即软件性质的局限。因为这类局限从本质上看,与教学中用琴是否为数码钢琴并无
直接联系,而是因教学对象的多寡、教学中主客体对应形式的变化而产生的。局限产生的原因在人而非物,
所以属软件性质的局限。软件性质的局限存在学生局限与课堂局限之分。
1.关于学生局限
学生已有演奏水平不等,基础程度不一,自身条件差异性较大,教学进度很难统一。以目前笔者所担任
的某音乐学院音教专业一年级数码钢琴集体课为例,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10年前新教学模式发端时的8
人小组课,已发展到20人一组。在生源结构上,以往数码钢琴集体课“非钢琴方向”以钢琴为“副科”的学生
对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