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加快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pdf

发布:2024-05-07约5.92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支撑力量,对促进农业提

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加快农产品加工业转

型升级,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提高质效水平,培育形

成现代农业发展新动能,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创新发展、优化升级、规

范生产、品牌营销”的思路,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三步走”路径,

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

高端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着力构建“食品产业低碳示

范园区+深加工基地+功能休闲保健食品基地+优质食品添加剂

基地”食品产业发展新格局,不断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的质量效益

和竞争力。

二、总体目标

利用3年时间,推动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

工协调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聚集度,培育壮大规模以上

农产品加工企业队伍,打造具有较强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

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及“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域一特色”

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到2023年,建成主业发展鲜明、盈利能力

稳定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20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

1000家,营业收入超过1500亿元,年均增长率不低于10%;

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之比和

营业收入占全省份额保持全省前列。到2025年,建成有显著区

域影响力和行业代表性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50个,规模以上

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000家,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与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之比提高到3: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不低于

80%,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带动农民增收作用更加突出,成为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先进城市。

(一)优化产业布局。充分发挥我市山地、丘陵、平原、沿

河等资源禀赋,坚持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

牌高端化,调整区域空间规划,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

县域一特色”的思路,加强顶层设计,合理布局产能,优化产业

结构。坚持市扶县抓,研究制定县域内农业特色产业培育方案,

通过抓点、成片、带面,引导全市农产品加工产能向优势区集聚,

吸收、整合、集聚优势资源和要素,引导企业抱团发展、入园发

展,着力拉长产业链、品牌链、创新链、价值链、财税链,推动

产业链专业化集聚、上下游配套和高端化发展。鼓励县、镇、村

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开发特色加工产品,打造一

批乡土产业名品村、农业产业强镇和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坚

为支撑的农产品加工业基地,塑造地域产品品牌。

(二)发展优质原料基地。结合打造城市农产品供应基地,

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结合打造中

心城市农产品供应基地,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自建、共建等

方式,建设标准化“原料车间”,运用物联网、大数据、节水灌

溉、测土配方、绿色防控等新技术,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

产品,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保障优质原料稳定供给。

推动经营组织化、基地规模化、产销标准化、管理智慧化、产品

品牌化。到2025年,建成50个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标准化

面积达到50万亩。

(三)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以提高产业集中、集聚、集

约发展水平为切入点,按照“龙头带动、中等抱团、小微集聚”

的路子,激活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加快打造规模效应明显、创新

能力强、经济效益好、具有特色的食品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食品

类初加工,培育一批农业食品融合企业。果蔬类发展分级、整理、

挑选、清洗、切分、保鲜和包装等净菜(果)加工,提升净菜(果)

比重;畜禽类发展分割、包装、炸制、干制、腌制、熟制等初加

工,实现增值增效;粮食类发展烘干、脱壳、去杂、磨制等初加

工,实现保值增值。着力提高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和错峰销售能力,

依托县级及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农产品

按照不超过建设设施总造价的30%进行补

贴,单个主体补贴规模最高不超过10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