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优秀教案《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教学设计与反思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含义和空间尺度 2.了解自然带的概念、类型和分布 3.理解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比较不同自然带的景观图,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整体性; 2.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和案例探究、资料阅读等方法增加感性认识,为理解地域分异规律奠定基础。 3.通过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熟悉主要的陆地自然带及其分布 三、德育目标 结合差异性的学习,理解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树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因地制宜的正确观念。 教学重点 1.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难点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自然地理环境之间具有整体性的特征,也就是说从总体上看,全球范围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但是各地区又存在地域差异。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自然地理环境中不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这就是我们要讲述的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板书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介绍引导 请同学们说说你去过的旅游地区和长白山地有哪些差别呢?可以从气候、土壤、植被等方面描述。其特点为什么不同?(因为位置不同导致水热不同气候不同 相应的土壤、植被等)怎么能够最直观地看出各地的差异?(观察植被状况)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介绍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自然地理环境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即规模有大有小。 板书 一、空间尺度划分: 教师介绍 其中,我们熟知的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分异。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比全球性地域分异的尺度小。 板书 1全球性的地域分异: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 2 区域性的地域分异: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 过渡 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对应了与之统一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这是本节课重点学习的内容。 板书 二、自然带 1.概念 过渡 刚才同学们已经分析了自己所在区的植被类型,自然带名称就是植被名称加上带字。 板书 2。自然带的划分(北半球为例) 提问 为什么自然带用植物命名?请同学们读图并分析讨论。幻灯片形式 (1)请描述图中符号代表的自然带。 (2)哪些属于温带森林?哪些属于热带森林? (3)南半球缺少哪些自然带? (4)气候类型相同而自然带不同的是哪种气候类型,哪些自然带? (5)自然带相同,气候类型不同的是哪种自然带,哪些气候类型? 学生讨论 阅读课本P98“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了解自然带的基本分布情况: 学生回答 略。 教师总结 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 热带草原带(萨瓦纳带)(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中西部) 热带荒漠带(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中西部) 热带季雨林带(北纬10°—25°之间的亚洲大陆东部)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35°—50°之间的大陆东部和40°—60°之间的大陆西部) 亚寒带针叶林带(北纬50°—70°之间) 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苔原带、冰原带 板书 利用气候图对照分析自然带的分布。 启发提问 (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并提出问题思考)为什么我国南方炎热而北方温凉呢? 学生回答 略。 教师讲解 因为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南方纬度低,一年中太阳高度角大,地表面获得太阳光热多,所以气候炎热、气温较高;而北方地区所处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地面获得光热少,所以气候温凉、气温较低。 介绍 同学们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带从南向北(或从北向南)大致与纬线方向分布一致,即作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自然带的这种分布规律称为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板书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启发提问 同学们再仔细读图,看看世界上还有哪些地区的自然带也具有这样的分布规律呢? 学生回答 略。 教师讲解 对!如非洲大陆、南美洲安第斯山的东部地区,自然带的分布大致也具有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从图中分布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纬度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包括低纬和高纬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地带,以及中纬度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