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其它简单机械.doc

发布:2020-02-25约1.79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其它简单机械 教学目标 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结构、作用,了解它们的省力关系和距离关系特点。 2、知道滑轮组的结构和作用,能分析相关力和距离关系。 3、了解轮轴,斜面的结构与特点。 教学重点 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征。 教学难点 定滑轮、动滑轮结构实质,滑轮组的组装。 教具、学生用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及课件,滑轮2个,细线,钩码若干,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刻度尺,斜面一套 教学过程 引入: (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课本P69漫画的全过程)提问:这有什么科学道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升旗仪式上,将国旗升到棋杆顶端。提问:利用了什么装置? 新课: 一、学生实验探究理解定滑轮、动滑轮。 1、教师出示滑轮,利用滑轮和桌面上的器材模拟升旗过程。 学生思考、设计、交流、组装。请一组同学上台演示组装定滑轮。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图 2.利用细绳和滑轮,你们能否将桌上的钩码用不同的方法吊起来? 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完成组装动滑轮。请另一组同学上台演示组装动滑轮。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图 3、针对两种结构的特征,命名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师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两种滑轮?学生举例、讨论。让学生联系实际举例,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教师引导分析探究内容和方法。 分别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起了相同重力的钩码,拉力相同吗?省力吗?省距离吗?使用定滑轮、动滑轮各有什么好处?得出要探究的内容:A、是否省力。B、能否改变力的方向。C、重物移动的距离h和绳末移动的距离s的关系。 引导分析实验方法,确定实验方案,在实验中需要哪些器材?要记录哪些数据?请大家讨论,并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2、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定(动)滑轮各做两次。? 滑轮种类 钩码重力G/N 拉力大小F/N 钩码被提升高度h/cm 绳子自由端通过距离s/cm 拉力的方向 定滑轮1 定滑轮2 动滑轮3 动滑轮4 3、交流结论。 学生观察、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讨论、交流得出以下结论。 定滑轮:不省力,等距,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省一半力,多移1倍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4、寻找结构实质、能力拓展。 教师引导观察实物,并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分析出滑轮其实就是杠杆,在黑板上的图中找 出O、F1、F2、L1、L2 小结实质:定滑轮中L1=L2,它是等臂杠杆,所以F1=F2 动滑轮:L1=2L2 ,它是省力杠杆,所以F1=1/2F 回应课本插图。 三、探究滑轮组 1、提出问题:如果既要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怎么办? 2、引导学生利用两个滑轮组装滑轮组。 3、利用学生交流的装置,找出两种代表,画出简单的滑轮组组装图,实验分析承担重力的绳子段数,进行实验找出省力关系、距离关系,是否改变力的方向。 规律:滑轮组一定省力,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由几段绳子来承担货物动滑轮的重,则末端拉力为总重的几分之一。F=1/nG 四、科学世界:了解轮轴和斜面 1、多媒体展示轮轴实物及其杠杆结构,学生观看、思考并得出结论:轮轴是省力机械。交流生活周围的轮轴。 2、教师实物演示斜面的省力作用,得出结论:斜面也是省力机械。并分析盘山公路的好处---降低坡度省力。 四、巩固练习、作业: 1.如图是人用滑轮把货物提到高处的示意图,甲图中的滑轮是______滑轮(填“定”或“动”),使用______图中的滑轮能够省力。 2.用如图所示滑轮组提起重物,不计动滑轮自重和摩擦,若拉力F为50N,则物重G为 N,若绳子的自由端向上拉0.6m,则重物升高 m。 3.如图所示,物重50N,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A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拉力F为10N。不计绳和滑轮重,物体受到的阻力为 N. 板书设计 定滑轮和动滑轮(图) F F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滑轮种类 钩码重力G/N 拉力大小F/N 钩码被提升高度h/cm 绳子自由端通过距离s/cm 拉力的方向 定滑轮1 定滑轮2 动滑轮3 动滑轮4 定滑轮:它是等臂杠杆,不省力,等距,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它是省力杠杆,省一半力,多移1倍距离,不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 滑轮组一定省力,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由几段绳子来承担货物动滑轮的重,则末端拉力为总重的几分之一。F=1/nG 四、轮轴和斜面:都是省力机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