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临床诊断试卷b.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兽医临床诊断试卷b
2012.12
1·名词解释:(30分)
斑疹:包括红斑和红疹,是弥漫性皮肤充血、出血的结果,红斑按压后退色,而红疹不退色。
早博:心肌兴奋性改变,出现窦房结以外的异位兴奋灶,使心肌提前收缩原来的正常搏动节律被扰乱。偶尔出现无意义,持续出现表示心肌受损。
发绀:由于血液缺氧即还原性血红蛋白的绝对增加,造成粘膜、结膜、皮肤出现暗红色称发绀。
高热稽留:体温比正常升高2—3度(摄氏)。持续数天不退,每天的温差一般不超过1度,称为高热稽留,常见于急性热性传染病。
虚脉:把脉感觉脉管内径缩小,血液充盈不良,表示血容量不足。见于大失血和严重脱水。
毕欧特氏呼吸:数次连续的深度大致相同的深呼吸后,呼吸暂时停止,然后反复交替出现的呼吸方式。提示病情危重。
再生性核左移:白细胞总数升高伴有幼稚型嗜中性白细胞(杆状核嗜中性白细胞)比例升高,表示机体积极抵抗疾病的状况。
共济失调:由于小脑、前庭等维持机体平衡和运动协调的组织器官受损伤,使动物不能保持平衡和运动协调,分为静止性失调和运动性失调。
心外杂音:是指产生于心脏以外的病变造成的杂音。包括心包积水出现击水音或发炎造成纤维素性渗出,形成心包摩擦音和心区附近的胸膜摩擦音。
管型:肾脏病变时,肾小球虑出的蛋白质在肾小管内变性凝固,或变性蛋白质与其他细胞成分粘合形成圆柱状结构。
2·填空(30分)
眼结膜颜色的病理性变化分为 苍白 、 黄染 、 潮红 、 发绀 、和 出血或出血斑 。分别反应全身性病理为 全身贫血 、 肝炎或溶血性疾病、 急性热性传染病或血流障碍性疾病、 缺氧使血液中还原性血红蛋白增加、 血管通透性增加 。
动物排尿障碍除了尿量和次数多少外,还有 排尿失禁 、 尿潴留 、 尿淋沥 、 和排尿痛苦,尿道沙粒状结石会造成 尿淋沥 排尿障碍。
心音性质的改变分为 心音混浊 、 胎心率 、奔马调 和 金属性心音 。一般 胎心率、奔马调伴有心动过速。
呕吐对 食肉性 动物来说是一种保护性生理反应,但对其他动物来说都是病理反应。呕吐分为 中枢性 、外周性 和 中毒性 呕吐。严重的呕吐会造成机体 脱水 。
动物体态和运动出现平衡和协调问题,称为 共济失调 ,主要是由于 小脑前庭等 部位受损造成,分为 静止性失调 、运动性失调 。涉水步态表示 运动性失调 。
动物排粪病理性表现有 便秘 、 腹泻 、排粪失禁 、排粪痛苦 、 里急后重 。直肠炎常常表现为 里急后重 。
3·选择题(10分)
体温升高持续一定时间后,降至正常温度,然后又升高,如此有规律的出现称为(B)
A 弛张热 B间歇热 C不定型热
伴有剧烈疼痛的疾病,会出现(C)
A第一心音增强 B第二心音增强 C第一、第二心音同时增强
红细胞总数下降、血沉加快、红细胞脆性降低可能疾病是(A)
A营养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中毒性贫血
白细胞总数减少、血沉加快、体温升高可能的疾病是(C)
A 中暑 B 细菌感染 C 病毒性传染病
瞳孔缩小可能的状况是(B )
A 濒死 B有机磷中毒 C 剧烈疼痛
4·是非题(每题1分,答错倒扣1分)
(×)发热持续一定阶段后,进入降热期,可分为体温渐退和骤退,一般渐退表示机体恢复较慢,而骤退表示机体已经完全恢复。
(√)不同动物的正常脉搏数(次/min)不同,直接反应心跳的频率,脉搏节律不齐是心率不齐的直接表现。
(×)假性静脉搏动不是病理性表现。
(×)第二心音分裂主要是由于主动脉和肺动脉的两个半月瓣关闭时间不一致造成。
(×)动物出现强咳表示动物疾病较严重,而弱咳则表示疾病程度较轻。
(×)反刍动物的反刍和嗳气,在正常情况下是一定。在病理状态下,反刍与嗳气是同步增加或减少。
(√)局部肺泡呼吸音增强表示肺脏有代偿性反应,所以一定有局部性肺泡呼吸音减弱。
(√)舌苔的厚薄及颜色与疾病的轻重和病程的长短有关。一般舌苔黄厚表示病重或病程较长。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提示机体有寄生虫感染和过敏性疾病。
(×)脾功能亢进会使血小板增加,造成血管内弥漫性凝血。
5·问答题(每题6分)
①心内杂音形成的机理和分类。
答:心内杂音分为:1、器质性杂音:由于心脏瓣膜闭锁不全,心脏在收缩或舒张时,血液从瓣膜空隙中回流,形成漩涡,产生杂音。心瓣膜口狭窄,血流在心脏运动时形成漩涡,产生杂音。2、非器质性杂音:当心肌高度扩张或弛缓时,形成相对性房室瓣闭锁不全,形成杂音。当贫血严重时,血液稀薄,血流加快,在通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