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绪论.ppt

发布:2017-06-20约2.07千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绪论 刘荣臻 * 知识要点 免疫的基本概念及功能 微生物的概念、分类 人体寄生虫学的组成 * 学习目标 掌握免疫的基本概念及三大功能 掌握微生物、病原微生物的概念 掌握人体寄生虫学的组成 了解微生物学、免疫学及人体寄生虫学的发展史及现状 * 第一节 医学免疫学概述 一、免疫的基本概念与功能 二、医学免疫学的发展与现状 * 一、免疫的基本概念及功能 1.概念 传统概念:原属于医学微生物学的一部分,局限于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现代概念: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免疫通常对机体是有利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免疫系统的不适当应答会导致过敏性疾病、严重的感染及自身免疫病等。 1.概念 * 功能名称 生理功能 病理表现 免疫防御 (immunologic defence) 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抗原性异物 超敏反应(强) 免疫缺陷病(弱) 免疫自稳 (immunologic homostasis) 清除损伤或衰老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监视 (immunologic surveillance) 清除突变或畸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肿瘤或病毒持续性感染 2.功能 * 二、医学免疫学的发展与现状 ①免疫学经验时期(11~17 世纪): 中国医生发明了用人痘苗预防天花 ② 经典免疫学时期(18 世纪末到 20 世纪中叶)—— 抗感染免疫 牛痘苗、减毒疫苗、吞噬细胞、抗体、补体、原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学说 ③近代免疫学时期( 20 世纪中叶): 特异性细胞的免疫功能、天然和获得性免疫耐受现象、抗体生成克隆学说、细胞克隆选择学说(clonal selection) ④现代免疫学时期——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 鸡法氏囊及哺乳动物胸腺的免疫功能、T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细胞因子、免疫学技术发展(单克隆抗体标记技术、免疫转印技术、分子杂交技术、转基因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等)。 * 一、微生物的概念、分类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二、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与现状 第二节 医学微生物学概述 * 一、微生物的概念、分类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1.概念 微生物是一群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具有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种类多、分布广、繁殖快、与人类关系密切等特点。 * 2.分类(依结构和功能) 非细胞型 原核细胞型 真核细胞型 区别 无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酶,单一核酸 仅有原始核,无核仁、核膜 缺乏完整细胞器 细胞核,有核仁、核膜,细胞器完整 种类 病毒 细菌(狭义) 支原体 衣原体 螺旋体 立克次体 放线菌(广义) 真菌 * 3.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与人类的关系: 绝大多数对人类是有益的,有些甚至是必需的,少数可引起疾病 分布: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动物及人体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 * 二、微生物学的发展与现状 ①经验微生物学时期 (神罚 ,瘴气学说,传染生物学说 ,看不见的“小虫”等 ) ②实验微生物学时期 (微生物学的奠基者:法国巴世德和德国柯赫) ③现代微生物学时期 (军团菌,幽门螺杆菌,HIV等的相继发现,疫苗的研制等等) ④二十世纪的微生物学 多学科交叉促进微生物学的发展,微生物学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 * 我国在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最早发现旱獭为鼠疫耶尔森菌的宿主;首先用鸡胚培养分离出立克次体;新中国成立后,成功地分离出沙眼衣原体;70年代分离出流行性出血热病原体;较早地消灭了天花,有效地控制了鼠疫、白喉、麻疹、脊髓灰质炎、结核、霍乱等传染病。近年来发展更快,在肝炎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研究上,基因工程疫苗、干扰素、抗生素、维生素、菌体制剂、白细胞介素、胰岛素、生长激素等生物制品的生产应用上已步入先进行列,不久将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 一、人体寄生虫学的概念与分类 二、人体寄生虫学的发展与现状 第三节 人体寄生虫学概述 * 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病原寄生虫和与寄生虫病传播有关的节肢动物的形态结构、生活史、致病机制、实验诊断、流行及防治的科学。 寄生虫病特点:分布范围广、患者多、危害性大等 一、人体寄生虫学的概念与分类 1.概念 * 医学原虫:单细胞真核动物,具有独立和完整的生理功能。阴道毛滴虫 医学蠕虫:多细胞无脊椎动物,软体,借肌肉伸缩蠕动。蛔虫 医学昆虫:多为身体分节、具有外骨骼和附肢等形态特征的体表寄生虫。蚊 分类 * 二、人体寄生虫学的发展与现状 显微镜的问世(1676)对寄生虫学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寄生虫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1860年 近30年来,由于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实验寄生虫学的发展以及其他学科知识的渗透,寄生虫的超微结构和生理生化以及寄生虫感染的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