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职称论文勘察问题探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进程推动建筑业的蓬勃发展,这都为岩土工程的勘察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常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技术人员对规范理解不透、执行不当,有些是规范本身存在不足。因此对岩土工程勘察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性,然后分别从岩土工程勘察行业和勘察技术两方面探讨了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的措施。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原位测试,粉土,中文核心期刊网
一、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性
一、 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性工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是为了查明拟建场地的地质情况,给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等可供设计使用的重要资料。勘察成果的准确性对工程的基础形式、结构方案有着重要的影响。反之,会严重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近年来由于对岩土工程勘察重视力度不够,造成的重大事故屡屡发生,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亡事件,给社会带来了严重不良的影响,工程各方应足够重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二、现阶段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一)岩土工程勘察行业存在的问题
1、市场不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对勘察的要求有明确规定,《建筑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对收费也有具体规定。但勘察单位没有严格执行国家收费标准,互相竞争,中标的勘察费很低,导致勘察手段选择不合理和布孔不规范,勘察工作粗糙,岩土工程勘察在深度和广度上没有真正达到规范的要求,难以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2、权责不明确
岩土工程勘察中对各种作业人员技术有严格的要求,只有经过专业培训才能上岗。但目前勘察单位为了节省预算大量雇佣农民工进行勘察操作,而这些人员基本上不懂勘察,而且又未经过专业培训和教育。这样就难免会给野外作业带来不规范,很难保证勘察质量。对于从业人员要严格进行培训和教育,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才能进行勘察工作。
3、技术较落后
时代在进步,信息化社会得以全面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运用也在不断地加强,但是与岩土工程勘察相关软件的功能还不够全面和完整,软件的研发水平不能跟上脚步,软件应用可以提高设计的水平,但是设计之后的评价和技术探讨是不能够依靠软件来执行的。目前技术的落后主要表现在勘察软件的功能比较单一,不能实现系统化,工程勘察与设计之间的不能进行很好的信息交流,从而使得信息数据的综合处理处在不利地位。
(二)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1、勘察前的资料收集工作不充分
众所周知,岩土工程勘察主要是为建(构)筑物基础设计、地基处理和施工提供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和技术参数,而一些勘察单位在进场施工前,不认真收集拟建工程的基本资料,如拟建物规模、结构特征、结构类型、荷载分布、地面整平标高以及拟建物对变形有无特殊要求,从而无法保证勘察工作的质量和工程的针对性。
2、勘探点间距
实际工作中,勘探人员虽严格按规范执行,但因现场编录人员的不仔细,不能做到随机应变,造成在内业资料整理中发现相邻两勘探点地层变化很大,甚至相差悬殊的情况。另外,在对勘探区岩土特性不太了解的情况下,按某个地基等级进行勘探,在室内对所采集的岩土试样进行分析时,发现如盐渍土、湿陷性土等特殊性岩土,使地基等级发生变化,造成勘探点间距的不合理,给工程建设埋下隐患。
3、取样和原位测试不按规范进行
在采取原状土试样时不按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操作,对所取试样也没有及时贴标签、封蜡,不及时送试验室进行试验,导致土样严重失水,致使土工试验成果中含水量、孔隙比、液性指数、压缩系数和抗剪强度指标严重失真。在标贯和动探试验时没有清除孔底残土就进行试验,在静探试验中不控制贯人速率,造成试验数据失准。主要持力层与下卧层的原状土样少于6件,原位测试数据少于6个,力学性质指标不满足统计要求。
4、地层描述不规范
勘察规范中对土的描述做了6点规定,但现在很多单位对土的鉴定和描述很不规范,在野外地层描述中仅对土的状态、湿度及包含物进行描述,对粘性土和粉土不描述其摇振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及韧性,导致野外肉眼鉴定与土工试验结果不吻合。
5、地下水量测
当勘察场地地层中同时有潜水含水层和承压含水层时,没有进行分层量测水位,对承压水头不测,致使报告中无法明确地下水性质,只能提供混合型地下水位和水头。
6、粉土的划分问题
按规范:粉土是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的土。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颗分试验较复杂,仍存在仅按塑性指数≤10来划定粉土的不全面、不准确的做法,我们知道粉砂有时也可测定一定的塑性指数,若仅按塑性指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