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防汛防雷安全知识培训课件.pptx

发布:2024-05-05约2.32千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防汛防雷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contents

目录

防汛基础知识

防雷基础知识

汛期安全防范措施

雷电天气下的安全防护

应急处理与救援知识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防汛基础知识

01

暴雨洪水

融雪洪水

冰凌洪水

山洪

01

02

03

04

由短时间内强降雨引发,具有突发性强、水量大、破坏力强的特点。

由积雪融化引发,常发生在春季,水量较大但较为平缓。

由河道内冰凌堵塞、壅高水位引发,常发生在黄河等北方河流。

由山区暴雨引发,具有流速快、冲刷力强、破坏力大的特点。

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注重预防预警、科学防控、综合施策。

加强堤防建设、河道整治、水库调度、城市排涝等工程措施,同时强化非工程措施,如完善防汛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公众防灾意识等。

防汛策略

防汛原则

预警信号识别

熟悉并掌握当地防汛部门发布的预警信号,如暴雨预警、洪水预警等,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和汛情通报。

应对措施

在收到预警信号后,应迅速采取防范措施,如加固堤防、转移人员物资、关闭危险区域等。同时保持通讯畅通,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险情和灾情。

防雷基础知识

02

空气中的水滴和冰晶在云层内不断碰撞和摩擦,使云层内部产生电荷分离现象,形成强大的电场。当电场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击穿空气形成放电通道,从而产生雷电。

雷电形成原理

雷电具有极高的电压和电流,能够直接击中人、畜、建筑物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雷电还会引起火灾、爆炸等次生灾害。

雷电危害

防雷设施

包括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避雷器等。这些设施通过引导雷电电流入地,从而保护建筑物和人员免受雷电的直接伤害。

防雷设备

包括浪涌保护器、防雷插座、防雷芯片等。这些设备能够在雷电击中电路时,迅速将过电压和过电流导入地下,从而保护电器设备和人员安全。

汛期安全防范措施

03

01

02

04

03

城市居民应关注天气预报和城市内涝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遇到强降雨时,尽量减少外出,避免涉水行走和驾车涉水。

居住在低洼地带的居民,应提前备好沙袋、挡水板等防汛物资,防止雨水倒灌入室。

如遇家中进水,应立即切断电源,防止触电事故发生。

01

02

03

04

山区、丘陵地带居民应了解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防范知识,做好应对准备。

如遇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发生,要迅速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两侧山坡上跑,切勿顺着泥石流方向往山下跑。

在雨季或暴雨天气中,尽量避免进入山区、丘陵地带进行户外活动。

在山区行车时,要注意观察路况,避开有山洪、泥石流风险的区域。

雷电天气下的安全防护

04

关好门窗

在雷电天气下,要紧闭门窗,防止雷电直击室内或者防止侧击雷和球雷的侵入。

远离金属物

不要触摸或者靠近室内任何金属管线,包括水管、暖气管、煤气管等,同时尽量远离家中的金属门窗、金属幕墙等。

切断电源

尽量切断家中各类家用电器的电源,避免因为雷电导致的电压波动造成电器损坏。

不要使用电话

雷电天气下,尽量不要拨打或者接听电话,因为电话线可能将雷电引入室内。

在雷电天气下,如果在室外,应该尽快寻找避雷场所,如装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具有完整金属车厢的车辆等。

寻找避雷场所

如果周围没有避雷场所,应该采取蹲下姿势并尽量减少与地面的接触,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

蹲下并减少与地面的接触

不要靠近高大的树木、电线杆、广告牌等物体,这些物体容易遭受雷击。

远离高大物体

在室外雷电天气下,尽量不要使用手机,因为手机电磁波可能会引雷。

不要使用手机

田野中避雷

在田野中遇到雷电天气,应该尽快离开高处、水面等危险区域,寻找低洼处或者沟渠等避雷场所。

水上避雷

在水上遇到雷电天气,应该尽快上岸并远离水面,如果无法上岸,应该留在船上并采取蹲下姿势。

山顶避雷

在山顶遇到雷电天气,应该尽快离开山顶并寻找低洼处避雷,如果无法离开山顶,应该采取蹲下姿势并尽量减少与地面的接触。

建筑物避雷

在建筑物内遇到雷电天气,应该遵循室内避雷方法,同时注意不要靠近建筑物的金属部分和外墙。

应急处理与救援知识

05

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救助他人。优先救助老弱病残孕等弱势群体。

互救原则

掌握基本的救援技能,如心肺复苏术(CPR)、止血包扎等。在救援过程中,注意保持冷静,与被救助者保持良好沟通,安抚其情绪。

互救技巧

在遇险时,第一时间拨打当地的紧急救援电话(如110、120等),报告自己的位置和险情。

拨打紧急电话

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求助信息,并@相关救援机构或志愿者组织,以便更快获得帮助。

利用社交媒体求助

在紧急情况下,向周围的群众寻求帮助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可以大声呼救或挥舞鲜艳衣物等方式吸引他人注意。

寻求周围人帮助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06

防汛基本概念

防汛措施

防雷基本知识

防雷措施

掌握防汛的定义、目的和重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