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生态文明建设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协调发展.doc

发布:2022-11-15约1.5万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论生态文明建设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协调发展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论生态文明建设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协调发展 2 一、生态文明是社会和谐之本 2 二、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因素分析 4 (一)有利因素 5 (二)制约因素 6 三、不断创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协调发展 7 (一)转变观念,树立生态文明发展观 8 (二)统筹协调,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8 (三)创新模式,发展生态产业经济 9 (四)科学发展,建设生态城镇体系 10 (五)实施“污染治理总量控制工程” 11 (六)全面发展,推进生态文化建设 11 (七)建章立制,积极构建长效机制 12 文2: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13 一、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的基本内容 14 (一)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始终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14 (二)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4 二、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16 四、解决我国当前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具体对策 16 (二)建立新的生产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7 (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生态文明建设 17 参考文摘引言: 18 原创性声明(模板) 19 文章致谢(模板) 19 正文 论生态文明建设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协调发展 文1:论生态文明建设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协调发展 [作者简介]阳国亮,中共广西大学党委书记,研究员,广西南宁530004;黄艳,广西大学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广西南宁530004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又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这一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确立的生态文明目标要求,为正在风生水起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一、生态文明是社会和谐之本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曾经对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作过精辟的论述。他指出:“社会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以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核心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问题。生态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的基本含义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要遵循人类、自然、社会相互间和谐发展的基本规律,保持生态平衡,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二是推进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一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三是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彰显生态环保道德,坚持以公共自然和环境保护为核心的价值体系,营造一种关爱自然、保护环境,自觉搞好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共存共荣。 生态文明具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人本性,坚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求为本;二是和谐性,主要反映在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间良性互动和共生;三是文化性,生态文明融生态环保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规范于一体,是对生态文明总体的认识和评价,是普遍根植于全体国民心中的一种文化;四是伦理性,以伦理道德为基石,把反映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中的价值取向、思想意识、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理想追求、思想观念和环保行为。 当今,生态文明已成为一种共同的价值观,跨越了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纷争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成为世界最有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的价值认同。从这种意义上说,一个社会生态文明理念确立的状态、生态文明建设的程度,标志着这个国家整体的文明素质、发展程度和综合实力。可以说,一个没有生态文明文化底蕴的民族,难以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个没有环保创新精神支撑的国家,难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换句话说。没有生态文明,社会的发展就失去了坚实的前提。目前存在的富裕高消费人群对贫困低消费群体、下游对上游、环境受益方对环境受损方等环境不公平现象,就是人与自然不和谐在社会不同人群之间不和谐关系的生动体现。所以说,生态文明的提出是经济社会永续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空前增强,人民生活总体实现小康。但是由于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