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防雷接地技术设计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变电站防雷接地技术设计方案
1 绪论
1.1 变电站防雷接地的意义
雷电是大自然中最宏伟但又最恐怖的气体放电现象。对雷电的物理本质了解开始于18世纪,最有名的当属美国的富兰克林和俄国的罗蒙索诺夫。富兰克林在18世纪中期提出了雷电是大气中的火花放电,且首次阐述了避雷针的原理并进行了试验。近几十年来,由于雷电放电对于现代航空、电力、通信、建筑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影响,促使人们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加强了对雷电及其防护技术的研究。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变电站发生雷击事故,将造成大面积停电,会对电网造成较大的危害。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变电站实现综合自动化,不仅为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守和配电网实现自动化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供电部门提供更安全、经济、可靠和高质量的电能创造了条件,这就更加要求防雷接地措施必须十分可靠。
因此,在变电站的设计过程中,保护变电站的设备安全,提高其供电可靠性,优化防雷接地设计方案,加强变电站的防雷接地安全措施,最大程度的减少雷击事故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2 变电站防雷接地的研究背景
在我国有过许多的遭受雷击的危害事故。1981年8月27日,江苏省常州市某微波站遭到雷击,电力载波204、102电路终端机报警整流器的3只整流二极管被击穿;铅皮电缆外皮与地网接触处烧出凹坑;微波设备回路机的4线收发信号衰耗器烧坏,致使南京方向的7、8、11路电话中断,上海方向的第7路不通。
1983年9月西南某工程遭受一次雷击,使配套的一批电子设备损坏,系统工作无法进行,损坏的电子设备和元件有:数字传输机—损坏集成电路芯片20多块;通信系统—8台机中有6台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时控单元—脉冲处理回路和脉冲变换电路4块芯片损坏;遥测系统—由于连接电缆较长,损坏电路板3块。
华中大电网有微波站近百个,其中进口设备站65个。事故统计表明,造成设备损坏、导致长时间通信中断的主要原因就是雷害。武-衡线段的15个微波站12个曾遭受雷击影响正常通信,甚至损坏多台设备。
1987年8月1日三门峡站受雷击损坏16台装置柜。
1989年8月30日有5个站遭雷击损坏11块电路盘,通信中断17小时。
1990年9月27日黑龙江省电力局调度大楼遭受雷击,使调度自动化的计算机系统和程控交换设备损坏停止运行27小时。其中,程控交换机损坏电路板8块,VAX 计算机接口板损坏,远动室调度模拟盘 43 块显示消失,PDP-11/24型计算机系统的PMA接口板损坏,内存损坏8块。
1992年6月22日傍晚,北京城区下了一阵中雨。8时左右,雷电击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大楼楼顶,楼内的大型计算机与小型计算机网络瘫痪,6条同步线路和1条国际同步线路被中断。整个计算机系统停止工作46小时,气象业务受到严重影响,损失数十万元,次日中央电视台气象预报空白。因为大楼装有避雷针,使闪电由避雷针引入大地,所以大楼、人员及普通设备安然无恙,但是雷电流在四周产生的巨大脉冲电磁场,却损坏了具有极为敏感的微电子器件及计算机系统。
1993年5月17日和6月3日,雷击广西人民银行证券中心,击坏计算机16台,损失11万元。广西南宁市两个专业银行的计算机网络及电信局程控机也同时损坏。
1994年7月5日和17日两天,四川省气象局业务系统连遭雷击,计算机网络、气象雷达、卫星接收系统等电子设备被损坏。
1995年9月3日19时55分到4日21时26分,河南省三门峡市出现强雷雨天气,致使中国工行三门峡市湖滨支行遭受严重雷击,当即击毁计算机16部、内部电话总机1台,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
1996年8月31日,华夏证券公司广州分公司遭雷击,损坏彩色及单色LBE大屏幕设备、交换式集成器、四块电话语音卡、微机设备等,经济损失约28多万元。
1996年6月22日晚9时前后,天空乌云密布,雷声隆隆,忽远忽近。一声巨响之后,北京东直门附近一座居民楼2至6层的20户居民中,15台电视机被强大的雷电击毁;一层办公室中的视盘机、一台触摸式台灯和小型程控电话交换机也被雷击损坏;邻近的一栋楼上,也有数台电话机遭到破坏。据报道,同日西城区展览路也有居民的电视机和单位的电话机遭到雷击。
1997年10月13日吉山珠村化工仓库遭雷击造成严重的火灾爆炸事故,烧毁两座共贮存240吨纯苯的简易仓库,直接经济损失70万元。幸好消防部门扑救及时,不致使爆炸蔓延酿成更大灾害。
1998年7月29日上海市某电子工程有限公司智能大楼遭雷电袭击,楼内安防管理监控报警、对讲系统、6只摄像机、13部电梯的电脑控制程序遭损坏,损失严重。
1999年8月9日,吉林省蛟河发生雷害,天岗地区某单位的通讯设备被雷击毁,当地1000余台电视机和300余部电话出现故障。雷害发生后的36小时内, 远离百里的蛟河市区,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