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农产品季节性滞销的困局——终稿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如何破解农产品季节性滞销的困局
进入2012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各地农产品季节性滞销的信息再次此起彼伏,在生鲜果蔬农产品领域尤为突出。甘肃的苹果、陕西的红枣、山东德州的芹菜、济南的萝卜、青岛的山楂。。。。。。,众多生鲜果蔬农产品均没有逃过严重滞销、农民血本无归的悲惨命运。近的来说,北京延庆20万斤的彩椒因为一场早早而来的冬雪也出现了滞销,好在商务部启动了应急机制,北京市商务委、市农委等职能部门全力调动各大超市、批发市场各大经销商前来采购,社会各界予以全力支持购买爱心菜,延庆彩椒才终于摆脱了烂在地里、分文不回的悲剧。
在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农产品滞销并采取各种措施合力解决这一顽症的同时,我们要深思的问题依然摆在眼前。农产品季节性滞销的深层次危害不可小视;农产品季节性滞销的根源必须深挖;在市场框架内形成农产品产销渠道顺畅运行的内生机制以此来破解农产品季节性滞销的困局迫在眉睫。
农产品季节性滞销的严重危害
我国农产品季节性滞销的严重危害不可小视。一方面,如果这种局面不能得到有效的扭转,农民将更多地选择出外打工从而导致更多土地被摞荒的“副作用”就会随之而来。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受到影响,日积月累,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形成很大的危害。另一方面,季节性滞销循环往复的出现,会严重影响农产品仓储、深加工、包装、营销等农业后方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对于高水平、稳定性、高收益农业产业的发展危害甚大。同时,季节性滞销会造成农产品供应的剧烈波动,影响CPI的稳定以及城市居民整体的农产品消费预期,容易引起社会动荡。所以,我们必须深挖农产品季节性滞销的根源所在,最大程度地降低并减小其危害。
农产品季节性滞销的根源
(一)农产品信息渠道不畅,农民盲目种植得不到根治
我们现有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信息形成、传递机制尚不科学完善,农民盲目种植的现象得不到根治。以最普通的大白菜流通为例,在以销地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枢纽的农产品流通渠道中(如图1所示),大白菜的流通经历了产地农户A、产地批发市场初级经销商B、集散地批发市场次级经销商C、销地批发市场大型经销商D、销地二级批发市场批发商E、社区农贸市场或便民菜店零售商F、终端消费者G共7个环节,各个环节之间全部是商品买卖的买断关系,即形成了蔬菜从生产到消费的六次交易价格信息,其中仍不排除A—B—C—D过程中某一中间运输环节出现A1、B1、C1等众多拦截收购主体,产生由A—A1—B—B1—C—C1—D更多流通环节存在的弊病。由此,从产地出发的大白菜在到达消费者餐桌之前,最终经历了多少个运输环节,形成了多少次不同的交易价格信息,对于我们的政府价格监测、监管部门以及消费者来说,很大程度是不透明和不可控的。
由上述分析得出,流通过程中多次买断交易的发生促使大白菜价格信息的形成成为一个不可知、不可控的暗箱,来自大型销地批发市场的所谓权威性价格交易信息,已经与产地农产品相应的市场价值没有太多的关系。
在我国现行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中,众多农产品如同大白菜的流通形式一样,从生产到消费各个主体之间的交易也全部是买断关系,由此带来的是农产品完全开放型供应链的形成,这就导致在全社会公布的所谓权威性农产品价格信息存在多次叠加性、不统一性、不精确性、不真实性等各类弊端,最终的结果是农产品价格信息失真,不能有效反映真实的市场供求关系,进而不能科学有效的指导农业生产,由此农民盲目跟风种植也就成为一种常态,农产品季节性滞销的顽症一直得不到根治也就成为必然。
图1 北京以销地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枢纽的农产品流通渠道特征
(二)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农民对中间经销商的依赖性太强
我们现有农产品流通体系链条中间环节的组织体系尚不完善、不高效、不畅通,农民对中间经销商的依赖性太强。在以销地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枢纽的农产品流通渠道中(如图1所示),大白菜的流通过程中,B买断了A的大白菜,且A对B有严重的依赖性,因为如果B不在第一时间收购A的大白菜,A的大白菜将全部烂在地里,分文无收。B将集中收购来的大白菜运输至集散地批发市场,卖给C,C再次买断了B的大白菜,B对C也有严重的依赖性,因为如果C不在第一时间收购B的大白菜,B将血本无归。C将集中收购来的大白菜运输至销地大型批发市场,卖给D,D再次买断了C的大白菜,如果D不在第一时间收购C的大白菜,C的损失相较于B和A更大,且D会占用C大量的流动资金,D将C的大白菜卖完再支付C货款的情况大量存在,所以C对D的依赖性愈发严重。农产品流通的实际过程中,还有很多非常规的事情发生,比如,可能在某些时候(如集中大量收获季节)B的收货量巨大而越过了C完成了与D的牵手,或者C主动出击到地头购买了A的收成而把B晾在一边,但那只不过是少了一、二个开放供应链的中途买断人,使得B或C的收益更多了一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