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语文本体心得体会.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学语文“回归语文本体”教学研讨观摩会心得体会
兴文县莲花小学 刘宇
9月27日至28日于成都举办的全国小学语文“回归语文本体”教学观摩研讨会中,来自全国的名师、专家们用他们先进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展示了他们的教学成果和教学理念,他们不是追求那些唯美的形式主义教学,而是注重学生的学习实效。这次大会倡导的“回归语文本体”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来自上海师范大学的吴忠豪教授给我吗诠释了什么叫语文本体。他指出语文教育的主要问题存在于课程层面。课程结构里的阅读和表达严重失衡,大部分时间用于阅读,仅少数时间用于表达。确实,我们的语文课大多是教师一讲到底,抓教学目标,抓重点、考点,虽说现在课程改革重在学生参与,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但实际上还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很累,师生负担没有减轻,学生语文能力却没有明显长进,所以语文课须明确本体性教学内容。
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明白课文写了什么,更要让学生知道作者是怎样写的,他的意境和表达了些什么。《孔子游春》这节阅读课上,王崧舟老师倡导的“诗意语文”让这节课大放异彩。他抓住了孔子在大自然环境下给学生上课的重点语句,让学生体会到与现代教学的不同,还让学生反复诵读重点语句,依托课文重点语段,感受和理解谁的品格,进而感受和理解君子的品格。在悠扬的古曲中,听着王老师富有磁性的嗓音诵读课文,仿佛也进入了那个春意盎然的泗水河边,看到孔子在和学生们畅谈人生理想的场景。
还有张祖庆老师上的《穷人》这篇课文,我自己刚教过,重点都放在让学生体会渔夫和桑娜的品格高尚,而张老师的课让我觉得自己不足的地方太多了,张老师在导入的设计中从“莫言”说到《红高粱》、“张艺谋”,目的是为了突出改编。因为在这一课的课文背景中要让学生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是根据雨果的一首诗《可怜的人们》改写而来的。尤其是文中的一句不显眼的句子“睡觉还早”,让学生自行讨论解读穷人物质生活上的贫苦,体现出桑娜对渔夫归来的等待,对邻居西蒙的关爱都是在那个时间段里。让学生体会整个文章没有一个“穷”字,但确实让我们真切体会到那个时代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生活的艰辛和困难,而难得的是他们却拥有着善良品质的闪光点。最后张老师以海明威的“贫穷的人往往具有仁慈”来作为这节课的结束语,让学生久久回味。
记得上一届有个学生在毕业留言册上写道:我希望李老师以后能多对我们展开笑容。我这才意识到,那六年给学生的印象就是不苟言笑,很严肃的样子吗?何捷老师的作文指导让学生学会怎样创编故事。当然,这堂课非常精彩,但是何老师与学生们的互动,他的个人魅力给我的印象最深。大家都知道,不管是小品,还是相声,只要是幽默的东西,肯定会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它可以放松学生的心情,可以让学生喜欢你的教学,真正积极主动的用心学习。何老师在刚上课时让学生谈对她的初次印象,有的说他像莫言,有个学生说他的样子好像没长开。顿时全场欢笑雀跃起来,这样一来,既扫除了原先的紧张气氛,又拉近了师生距离,让人觉得何老师幽默风趣,可亲可敬,一举两得。而且他让学生当小老师,让整个课堂都积极踊跃起来,达到了最佳效果。
两天的学习结束,各位名师风格各异,各有各的精彩,让我明白了要当好一名语文老师,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使我更深刻的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努力的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学习,让自己的教学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使自己在教学生涯中不断成长。
3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