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滤及其集成技术在微污染水处理领域的研究进展.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l卷 第1期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V0I.21N0.1
2011年3月 JournalofLuoyang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NaturalScienceEdition) M at.2011
超滤及其集成技术在微污染水处理领域的研究进展
齐海英 ,丁俊宏
(1.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2.神华蒙西煤化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 鄂尔多斯016000)
摘 要:与常规饮用水净化工艺及直接超滤工艺相比,超滤集成工艺有着明显的优越性,超滤集成工艺具有工艺
简单、操作灵活、能耗低、效率高、膜污染小等特点。主要介绍了国内超滤集成技术在微污染水处理方面研究进
展,对超滤集成技术在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超滤集成技术;微污染水源;膜污染
DOI:10.3969/i.issn.1674—5043.2011.01.001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043(201DO1.0001.04
目前为止,国际水处理界对微污染原水的处理基本上是通过两种途径——传统处理工艺的改进和膜
分离技术的使用 。由于近几年的水质恶化,常规水处理工艺已不能满足我国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将
膜分离技术应用于微污染水源处理,彻底解决了常规工艺的不足,膜分离技术可 以有效截留杂质、细菌
和病原菌,其出水水质好、安全性高、生物稳定性好,同时可降低消毒剂的投加量。此外,膜还具有分
离效率高、易控制、工艺流程简捷、使用灵活等特点。超滤的分离膜孔径为0.005 1 m,位于纳滤和微
滤之间,同时包括 了部分微滤和纳滤的有效分离范围,因此在对水进行深度处理时超滤膜分离技术具有
较高的应用价值。
超滤膜 由于具有较大的截留相对分子质量,所需的驱动力低 ,所 以成为将来替代水厂传统处理工艺
和工业用水的最佳技术选择 。膜直接过滤天然水过程中,会因浓差极化和膜污染等 问题导致产水通量逐
渐下降的现象,影响到膜的使用寿命 。为此,超滤膜通常和物化法或生物法的预处理工艺(如混凝、粉末
活性炭吸附、高级氧化和生物曝气等技术 相结合来提高通量。目前国内对微污染水处理的超滤集成技术
多种多样,主要有混凝一超滤、活性炭一超滤、高级氧化一絮凝(活性炭).超滤和生物预处理.超滤等工艺,另
外逐渐发展起来一些上述工艺的变体工艺:沉淀一超滤、沸石.活性碳 超滤、混凝.粉末炭,超滤、混凝沉淀一
生物曝气 超滤工艺等 。
1 混凝.超滤工艺
混凝 超滤组合工艺有两种方 向:一是将混凝形成的矾花去除后进行膜过滤,类似于常规处理.UF;
二是不去除矾花直接进行膜过滤,即在线混凝(inlinecoagulation)一UF组合工艺】【I。在线混凝一UF简化了预
处理流程,降低 了基建费用,有 良好的应用前景。
何文杰等人l2采用混凝一超滤工艺进行了处理滦河水的中试研究,考察了混凝剂投量和混凝反应时间对
膜出水水质及跨膜压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氯化铁投量为6mg/L、混凝反应时间为7.5min时,系统
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好,对CODM的去除率为48.7%,膜出水的CODM2.0mg/L、浊度O.1NTU;此
时的跨膜压差相对较小且随运行时间增长缓慢。在高温、高藻期,预氯化有助于提高系统对有机物的去
除率并可减缓膜污染;EFM清洗方式可使膜系统长时间在较低的跨膜压差下运行,是延缓膜污染的有效
手段。
2 活性炭.超滤工艺
活性炭(GAC)的多孔结构能有效地吸附水中的小分子有机物,除臭、脱色作用显著,同时对有机物的
吸附具有选择特性。如对腐殖酸和人工合成有机物的吸附表现出竞争作用,对三 卤甲烷前体物(THMFP)
收稿 日期:2010—11-08
作者简介:齐海英(1984-),女,内蒙古凉城县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精细石油化工与摩擦化学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 目: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1](2006BAJ08B08—03);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2008ZX07425-005).
2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l卷
吸附效果不稳定。在超滤膜的应用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膜阻塞和膜污染问题 。水中的有机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