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感知觉.ppt
第三章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第一节感知觉的概述及作用第二节感知觉发展的阶段及特征第三节感知规律的应用第四节观察力的培养第一节感知觉的概述及作用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一)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二)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三)二者关系1.区别:2.联系:(1)感觉是知觉的基础。(2)离开知觉的纯感觉是不存在的。二、感觉和知觉的种类(一)感觉的种类(刺激)(转换为神经冲动)(加工)感觉器官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感觉阈限:辨别两种不同刺激强度所需的最小差异量。外部感觉视觉(定位)内部感觉运动觉听觉平衡觉(静觉)味觉(新生儿最发达)机体觉嗅觉肤觉知觉的种类按知觉活动中主导作用的感觉,可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等按知觉对象的特性:空间知觉:大小、形状、方位、距离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感知觉的作用感知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起始环节,是一个人知识的重要来源。感知觉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也是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的前提。促进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第二节感知觉发展的阶段及特征一、感觉发展阶段及特点(一)视觉1.视觉敏锐度(视力)看电视有损婴幼儿的视觉和听觉。2.颜色视觉。四岁能说出基本色的名称。色盲。(二)听觉1.听觉感受性的发展。2.言语听觉能力的发展。听分辨能力与孩子学习息息相关。不要给幼儿听耳塞。感觉统合是指个体对进入大脑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进行加工处理形成有效的组合过程。知觉发展阶段及特点空间知觉形状知觉:圆形大小知觉:方位知觉:上下、前后、左右深度与距离知觉时间知觉一日、一周、一年感受性变化与幼儿的教育活动1感受性:一个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2感觉适应:刺激物对感受器持续作用,感受性发生变化(提高或降低)。3视觉适应:明适应、暗适应4听觉适应5嗅觉适应6味觉适应等7遵循并利用感觉适应规律。8第三节感知规律的应用感觉对比:同一分析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同时对比、继时对比)感受性训练开展符合幼儿心身特点的,多种多样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训练发展幼儿感觉能力。二、知觉的特性1.选择性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根据活动的目的突出对象,淡化背景,以便吸引全体幼儿形成共同的知觉对象,更清晰地知觉对象。2.整体性指导幼儿注意事物关键性特征。3.理解性丰富幼儿知识经验;运用言语指导幼儿提取已有生活经验。4.恒常性我们知道的所有事情或许都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