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工程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
通州建总 陈建设
【摘要】?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通过建立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合理组织、管理、控制各工程实施环节,使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达到预期的目标,成为符合规范要求,符合合同要求的优质工程。
【关键词】工程质量 管理体系 控制环节
在建筑企业运营过程中,企业品牌主要依靠质量支撑,打造质量品牌才能在市场的竞争中获胜,而企业对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不仅标志企业的质量水平,也体现企业的技术与综合管理能力,同时企业的工程质量整体水平也将由此得到提高。
从近几年企业承接的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情况看,项目质量管理的效果与项目部的组织协调与控制能力的好坏有直接关系。质量控制必须着眼于管理的以下几个环节,通过建立目标责任体系对各环节进行控制,从而保证整个工程质量达到目标要求。
1、确立质量管理的目标
在项目开工前必须首先确立质量管理目标,目标确立了才有后面的整套布置和管理行为。要确定目标,必然要对质量认识达到高层次境界,领导层的质量意识高,必然高度重视工程质量管理,也才会制订出高的质量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措施,项目领导层的质量意识是关键,全体员工也要具有高的质量意识,不然质量目标和措施就不能落实。只有全员有高的质量意识,才会有高的质量目标,也才能制订为实现高质量目标的高标准,才能使之得到落实。而在工程质量管理行为中,首先莫过于对工程的质量管理策划工作,有了好的总体策划,并形成文件,在施工过程中,才有了方向,每做一步,才会有的放矢,才会紧紧的围绕总的策划思路,风格一致。而不是各行其是,到最后不好收拾,连整改都无从下手。
工程质量目标对质量的描述也不再是以往“内实外光,表面平整,横平竖直”等定性的描述,而是以量化指标来表明工程质量的水平,这样可以清楚地看到企业控制标准的水平程度。
2、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离不开得力的组织措施,有效的质量管理才是创造优质工程的成败关键。因此,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作为一个项目管理质量管理体系,施工单位应该是一个积极的推动者和主导者,因此项目总的技术负责人的调协调度就是显得十分重要多,他要组织好各专业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总的管理系统,要总体进行质量管理的策划,怎样保证工程质量的安全性,保证工程的功能实现设计与业主目标。
而对于各专业工程,也应该有技术总负责和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就安装工程具体来说,应是按验收规范中所分专业,即五个分部:建筑电气,智能建筑,给排水及采暖,通风与空调,电梯,再加上安装技术总负责人,六人组成质量管理核心,加上各专业技术施工人员,组成安装专业质量体系,负责各自专业布局,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工程功能保障,资料收集整理。安装专业总负责则需要各专业之间技术协调,安装整体布局的合理化,各种管线,器具,设备,标高方位的合理性,美观性,各类支吊架整合,地面空间的合理利用。
另外作为一个有效的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的组成,宣传教育,偿罚制度的确立等在项目管理文件中都要有明确规定。
只有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质量管理才有了组织上的保障,只有建立质量管理责任制,才能各负其责,共同协调,施工才能畅通无阻。
3、组织现场施工质量管理
3.1 施工人员的管理
工程建设是通过各个项目参加单位的共同工作完成的,质量控制必须重视对人及人的工作的控制。人是项目施工能否成功实施最为关键的因素,人的素质与构成直接决定了工程的质量与效益。但由于项目参加者来自不同的单位,通过合同确定各自的责权利关系,各有其不同的经济利益和目标,因此如何使各方面协调一致,齐心协力的工作,使项目得到科学合理的实施,对项目的成败至关重要。
施工现场中人的控制应先将人员划分为各级管理人员和施工项目中的劳动力,据各自的责任目标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措施,提高每个个体的素质,最终提高整个项目组织的素质。
3.1.1 明确整个项目组织的目标
进行目标分解,建立层次化的目标责任体系,使每个人明确各自在项目目标系统中担任的角色,这是工程质量责任体系建立的基础。
3.1.2 各级管理人员要提高组织协调能力
项目管理人员除应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以外,还应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这有利于使项目参加者对项目的总目标达成共识,有利于各种人各方面相互理解,相互了解,以建立和保持好的团队精神和良好的工作氛围,有利于减少磨擦,减少对抗,化解矛盾,有利于组织目标趋于一致,从而提高项目的组织效率。
3.1.3 提高综合技术素质
由于项目和项目管理的系统性,使得各种技术工作、管理工作和职能工作之间越来越趋向于互相交叉,他们之间存在复杂的分工和协作关系,故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对各种职能工作有一定的了解,而各职能人员或参与项目的各种技术人员也必须了解项目管理,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知识上互相渗透、能力上互相补充的管理群体。
3.1.4 对施工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