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古代文化汇总.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最全古代文化汇总
一、天干地支
天干:
甲 乙 丙 丁 午 己 庚 辛 壬 癸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二、二十四届
三、重要节日
元日,元旦:正月初一,一年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孩童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名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
清明:二十四节气,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
中元:七月半,祭祀鬼神,又名鬼节
中秋:八月半,赏月,归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祈平安
冬至、至日:二十四节气,祭祖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四、每日计时
夜半,子时:23至1点
鸡鸣,丑时:1至3点
平旦,寅时:3至5点
日出,卯时:5至7点
食时,辰时:7至9点
隅中,巳时:9至11点
日中,午时:11至13点
日昃,未时:13至15点
晡时,申时:15至17点
日入,酉时:17至19点
黄昏,戌时:19至21点
人定,亥时:21至23点
五、年龄称谓
襁褓:不满周岁婴儿
孩提:二、三岁儿童
垂髫、总角:幼年儿童
豆蔻:女子十三、四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加冠、弱冠:男子二十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知命、知天命、半百:五十岁
花甲:六十岁
古稀:七十岁
耄耋:八、九十岁
期颐:一百岁
六、谦称
一般自称:愚、敝、卑、臣、仆
帝王自称:孤、寡、朕
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
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
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晚辈自称:在下
老人自称:老朽、老夫
女子自谦:妾
七、敬称
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
将军:麾下
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称平辈或晚辈。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称死去的父亲:先考、先父。称死去的母亲:先妣、先慈。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死去的帝王:先帝。
君对臣敬称:卿、爱卿。
八、常见指代
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白丁:老百姓
桑梓:家乡
桃李:学生
社稷、轩辕:国家
南冠:囚犯
同窗:同学
烽烟:战争
巾帼:妇女
丝竹:音乐
须眉:男子
婵娟、嫦娥:月亮
手足:兄弟
汗青:史册
伉俪:夫妻
伛偻,黄发:老人
桑麻:农事
提携,垂髫:小孩
三尺:法律
膝下:父母
华盖:运气
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庙堂:朝廷
九、朋友关系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的时结交的朋友。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忘年之交: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十、科举
院试、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或称秀才,相公
乡试、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会试、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第一名为会元
殿试:国家级考试,由皇帝主考,贡士参加,录取分三甲,其中,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叫状元、鼎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合成“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十一、社会文化
排序:伯、仲、叔、季
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三教:儒教、佛教、道教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永字八法:“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儒家代表:孔子 孟子法家代表:韩非子道家代表:庄子、列子墨家代表:墨子
十二、文学常识:
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诗经六义: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
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岁寒三友:松、竹、梅
四库全书:经、史、子、集花四君子:梅、兰、竹、菊
庠、序、太学:学校国子监:明清时最高学府
十三、官场
迁:调职、调动,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降职调动
谪:降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