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E工程师培训解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程内容 PE的三种定义分析 与PE相关的其它工程技术名称 生产活动与生产工程的关系 生产工程管理的概述、内容与原则 通过试产建立生产工艺 就地解决生产突发事故 临时性问题临时去解决 紧急问题第一时间处理 生产改进不断持续改善 工程变更跟进不能马虎 事故材料进行鉴定分析 善用修理进行失效分析 生产换型如何缩短时间 做好防错杜绝生产风险 价值工程技术方法 正交试验优选方法 成组工艺技术管理 柔性制造工艺管理 移交生产相关报告 作业管理概要 作业内容与时间分配展开图 标准时间的相关讨论 NPS(新生产技术)介绍 要衡量生产线平衡状态的好坏,我们必须设定一个定量值来表示,即生产线平衡率或平衡损失率,以百分率表示。 作 业 时 间 工序 1 2 3 4 5 损失时间合计 作业时间合计 平衡损失率 平衡效率 平衡生产线的计算 1 2 3 4 5 (1) 首先应考虑对瓶颈工序进行作业改善、作业改善的方法,请参照程序分析的改善方法及动作分析、工装自功化等工程方法与手段。 平衡率改善的基本原则是通过调整工序的作业内容来使各工序作业时间接近或减少这一偏差。 作 业 时 间 工序 1 2 3 4 5 作业改善 作 业 时 间 工序 作业改善压缩 平衡生产线的改善原则方法 作 业 时 间 工序 1 2 3 4 5 (2)分担转移 0 5 10 15 20 将瓶颈工序的作业内容分担给其它工序。 作 业 时 间 工序 1 2 3 4 5 0 5 10 15 20 平衡生产线的改善原则方法 1 2 3 4 5 (3)加人改变CT 增加各作业员,只要平衡率提高了,人均产量就等于提高了,单位产品成本也随之下降。 1 2 3 4 5 1人 2人 作 业 时 间 工序 作 业 时 间 工序 平衡生产线的改善原则方法 1 2 3 4 5 (4)拆解去除 A B C 合并相关工序,重新排布生产工序,相对来讲,在作业内容相对较多的情况下容易拉平衡。 1 2 3 4 A B C A B C 作 业 时 间 工序 作 业 时 间 工序 平衡生产线的改善原则方法 1 2 3 4 5 (5)重排 分解作业时间较短的工序,把该工序安排到其它工序中去。 1 2 3 4 5 作 业 时 间 工序 作 业 时 间 工序 平衡生产线的改善原则方法 1 2 3 4 5 (6)作业改善后合并 1 2 3 4 作 业 时 间 工序 作 业 时 间 工序 平衡生产线的改善原则方法 ?? (1)现状调查 装弹弓及胶的 子弹头涂油 螺丝包入底壳 螺丝包入底壳 插架接桥入底壳 胶的入底壳 打螺丝 外观检查 试电 1 2 3 4 5 6 7 9 8 装弹弓及胶的 子弹头涂油 螺丝包入底壳 螺丝包入底壳 插架接桥入底壳 胶的入底壳 打螺丝 外观检查 试电 5.69 5.18 4.5 5.14 4.86 5.98 7.38 3.5 3.50 生产线的平衡损失比较严重 作业分工过细,造成作业内容调整困难。 (2)现状分析: 1 2 3 4 5 6 7 8 平衡生产线改善案例 装弹弓及胶的 子弹头涂油 螺丝包入底壳 螺丝包入底壳 插架接桥入底壳 胶的入底壳 打螺丝 外观检查 试电 5.69 5.18 4.5 5.14 4.86 5.98 7.38 3.5 3.50 装弹弓及子弹头涂油 入胶 螺丝包入底壳 插架接桥胶的 打螺丝 拧螺丝 外观检查试电 9.1 9.8 9.6 8.26 9.6 平衡生产线改善案例 工序作业改善方案对策表 增加作业内容省—个 9.1秒 合并为一道工序 由一个作业 5.69 秒 装弹弓及胶的 1 生产线由原来17人二组,改为调整后的15人三组,由此带来生产线平衡率、综合产能及人均产量上的很大变化,首先通过下表,可知凋整后的产能及平衡率变化。 结果说明 省0.5人 取消 3.5秒 试电 9 合并试电工位 8.26秒 去掉拧螺丝作业,增加试电作业 6.98秒 外观检查 8 增加作业内容,平衡工序时间 9.6秒 将8的拧螺丝作业调整至此工序 7.38秒 打螺丝 7 4.86秒 胶的入底壳 6 改变了作业周期,在新的CT下达到比较高的平衡 9.8秒 合并5、6为一道工序由一人作业 5.14秒 插架接桥入底壳 5 4.5秒 螺丝包入底壳 4 增加作业内容省一个 9.6秒 合并3、4为一道 工序由—个作业 5.18秒 螺丝包入底壳 3 3.5秒 子弹头涂油 2 目的与效果 PTS预置时间 改善方法与内容 作业时间 工序内容 NO (3)改善方案及评价 平衡生产线改善案例 (4)改善实施确认 改善前后各项产能指标比较 -21% -15”/pcs/人 55”/pcs/人 70.3”/pcs/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