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doc

发布:2017-06-10约3.09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通信电子线路 项目名称:?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 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同组成员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 实验预习部分: 1.实验目的: 掌握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掌握谐振放大器电压增益、通频带及选择性的定义、测试及计算; 了解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动态范围的测试方法; 2.实验原理: 1.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基本原理 2.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作用是有选择地对某一频率范围的高频小信号进行放大 。 所谓“小信号”,通常指输入信号电压一般在微伏毫伏数量级附近,由于信号小, 从而以认为放大器工作在晶体管的线性范围内。所谓“调谐”,主要是指放大 器的集电极负载为调谐回路。这种放大器对谐振频率及附近频率的信号具有 较强的放大作用而对其它远离的频率信号,放大作用很差。 3.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是我主要质量指标如下: (1).增益:放大器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比,用来表示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 放大微弱信号的能力 ,即Avo=Vo/Vi。 .通频带:通常规定放大器的电压增益下降到最大值的0.707倍时,所对 应的频率范围为高频放大器的通频带,用B0.7表示。 .选择性:从含有各种不同频率的信号总和(有用和有害的)中选出有用 信号排除有害(干扰)信号的能力,称为放大器的选择性。衡量选择性的基本 指标一般有两个:矩形系数和抑制比。矩形系数通常用K0.1表示,它定义为 Av/Avo=0.1求得2Δ0.7 ,其中是指放大倍数下降至0.1处的带宽。且矩形系数 越小,选择性越好,其抑制邻近无用信号的能力就越强。抑制比表示对某个干 扰信号fn的抑制能力,用dn表示。dn=Avo/An。 (4).稳定性: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直流偏置)、晶体管的参数、电路元件 参数等发生可能的变化时,放大器的主要特性的稳定程度。 2.实验箱电路图 2-2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电路 说明:我们做实验的时候只要使用IN1连R1经C2再至晶体管放大器后经C4输 出这条通路即可,分别测试放大器的放大倍数、通频带以及电路的品质因数对 通频带以及幅频特性的影响。 3.实验仪器 1、信号源模块1块 2、频率计模块1块 3、2号板1块 4、双踪示波器1 台 5、万用表1块 6、扫频仪(可选)1台 4.实验步骤及方法: 根据电路原理图熟悉实验板电路,并在电路板上找出与原理图相对应的的各 测试点及可调器件(具体指出)。 打开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电源开关,并观察工作指示灯是否点亮,红灯为 +12V电源指示灯,绿灯为-12V电源指示灯。(以后实验步骤中不再强调打开实 验模块电源开关步骤) 3、调整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 在不加输入信号时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测量档)测量电阻R4和R5两端的电压 (即VBQ与VEQ),调整可调电阻W3,使VEQ=1.6V,记下此时的VBQ,并计算 出此时的IEQ=VEQ?/R5(R5=470Ω) 4、关闭电源,按下表所示搭建好测试电路。(连线框图如图1-4所示) 5、按下信号源、频率计和2号板的电源开关,调节信号源“RF幅度”和“频 率调节”旋钮,使在TH1处输出信号峰-峰值约为200mV(示波器探头用x10档 测量)频率为10.7 MHz的高频信号。 测量谐振频率 将示波器探头连接在调谐放大器的输出端即TH2上,调节示波器直到能观察到 输出信号的波形,再调节中周磁芯使示波器上的信号幅度最大,此时放大器即 被调谐到输入信号的频率点上。 测量电压增益Av0 在调谐放大器对输入信号已经谐振的情况下,用示波器探头在TH1和TH2分别 观测输入和输出信号的幅度大小,则Av0即为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幅度之比。 测量放大器通频带 调节放大器输入信号的频率,使信号频率在谐振频率附近变化(以20KHz为步 进间隔来变化),并用示波器观测各频率点的输出信号的幅度,在如下的“幅 度-频率”坐标轴上标示出放大器的通频带特性。 5.注意事项: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电路模块上元件排布较密,要注意探头或鳄嘴钳不要 触碰到周围元件的引脚,不然可能会造成测量数据有较大误差. 测量电阻和可变电阻阻值时,因为万用表是自动调节量程的,所以引入较多 接触电阻时并不容易发现。很容易一看到示数出来不再变化就做记录了。应该压 紧探笔触头,多测几次,以尽可能减少接触电阻来带的误差. 实验过程记录部分: 1.实验过程记录: 根据电路原理图连接好电路: 测量单调谐、双调谐小信号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电 测量单调谐、双调谐小信号放大器的增益 测量单调谐、双调谐小信号放大器的通频带 实验现象及原始数据记录: (1).在不加输入信号时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测量档)测量电阻R4和R5两端的电压(即VBQ与V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