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3.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4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劝学:标准要求 执子之手——名师伴你同行
目标 目标分解
知识能力目标
英国混合市场经济的含义、撒切尔推行的经济改革政策及成效。
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的特征、内容。
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特征、内容及成效。
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含义、政府主导作用的表现及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概况。 过程方法目标 比较英、法、联邦德国和日本四国不同经济发展模式的共同点。
分析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探究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 情感态度目标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努力学习、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此后至l979年,工党与保守党轮流执政。两党都信奉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主张国家不采用经济计划的方式,而采用经济政策进行调控。
(2)工党执政后,政府掀起了国有化浪潮,把银行、电力、电信、钢铁、煤矿、铁路以及城市公用事业等收归国有,编制和实施国家的经济计划;加强对财政、金融、贸易和部分生产领域的管理和控制;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工党政府积极指导和调节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了战后初期英国经济的复兴。1950年,英国经济增长率达到4%。
(3) 保守党上台后,接受国有化的现实,继续推行福利政策,同时加强私人企业经济,强调市场竞争的作用,减少政府干预经济的活动。在这一时期,英国经济的发展显示出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的特征,形成一种混合市场经济。
(4)20世纪70年代,受石油危机的影响,英国经济陷入停滞。1979年5月,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执政。撒切尔夫人认为国家干预损害了企业的自由,又造成政府入不敷出,导致经济“滞胀”和严重失业。她放弃凯恩斯主义,改行货币主义政策,推出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调整经济运行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①国有企业私有化。②采用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控经济。 ③削减社会福利以减少财政赤字。这项改革涉及普通百姓的利益,因此比较谨慎。撒切尔政府的政策取得了明显效果,通货膨胀率下降,经济增长率高于同期的美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
(5)20世纪90年代,英国由以前的国家过多干预向经济自由主义转变:国家资本比重下降,私人资本得到加强;经济计划程度下降,自由市场作用增大;国家干预减弱,自由竞争加强。这种“多市场、少政府”的转变已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2.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
(1)实施:1946年,法国三党联合政府确定了大规模实施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和建设福利国家的发展方针。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法国逐渐形成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共存的混合经济模式。
(2)特征:政府通过提高国有企业比重和制定经济计划,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指导和调节,并且利用财政、税收、价格等手段,使计划达到预期目的。
(3)内容:①扩大国有经济成分。②政府制定经济计划,对经济发展实行计划指导和调节。③第三,建立社会福利制度,为大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3.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
(1)实施:1949年上台的阿登纳政府没有对德国经济进行大规模的国有化改革,而是废除以行政控制为特征的中央统制经济,建立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
(2)特征: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同时,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3)内容:①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②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③用收入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
(4)效果:沿着这一发展模式,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20世纪5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超过美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仅次于日本。6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超过英国,成为欧洲第一和世界第三经济大国。70年代,欧美国家遭受石油危机打击,经济发展受阻,联邦德国却顺利地渡过了这场经济危机。
4.日本的政府主导型经济
(1)实施:二战初期,为了恢复和重建经济,日本政府实行“统制经济体制”,对国民经济进行高度统制。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日本逐步确立起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但政府始终掌握制定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2)特征: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战后,日本在短短2 5年时间内赶超了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就是这种独特的市场经济模式作用的结果。
(3)政府的主导作用:①实施产业政策(又称产业合理化政策),促使资源流向有发展前途的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②制定经济计划,引导企业决策和行为。③采用财政和金融政策调控经济。
(4)效果: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尽管日本出现“泡沫经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