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从接受美学视角看文学作品中的民俗翻译——林语堂《京华烟云》中的民俗自译研究的中期报告.docx

发布:2023-10-18约1.05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从接受美学视角看文学作品中的民俗翻译——林语堂《京华烟云》中的民俗自译研究的中期报告 本文旨在从接受美学视角探讨文学作品中的民俗翻译问题,并以林语堂的《京华烟云》中的民俗翻译为例进行研究。 一、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民俗翻译 接受美学是一种以文学作品的读者为研究对象,研究读者的感知、认知和情感反应的美学理论。在翻译研究中,接受美学视角强调翻译应该以读者为中心,注重读者的感知和认知,强调翻译应该使得作品的意义和美感在新的文化环境中得以传达和体现。 民俗翻译是指在文学作品中涉及到的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特点的传统文化元素的翻译。这些民俗元素涉及到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因此在翻译时需要考虑如何传达这些元素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使得读者可以感知和认知到这些元素的存在和意义。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民俗翻译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1.保持原汁原味。翻译民俗元素不应削弱其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应该尽可能保持原汁原味,使得读者可以感知到这些元素的特点和意义。 2.恰当转化。在翻译过程中,有些民俗元素对于文化背景不同的读者来说可能不易理解,此时翻译应该适当进行转化,使得读者可以理解其意义和价值。 3.平衡感知和认知。民俗翻译不仅要保证读者可以感知到民俗元素的存在和特点,还要使得读者可以认知到其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 二、《京华烟云》中的民俗自译研究 林语堂是20世纪上半叶的著名作家,他的《京华烟云》是一部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色彩的小说。在小说中,林语堂运用了大量的民俗元素,这些元素包括传统的婚俗、饮食文化、节日习俗等,对于提升小说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翻译《京华烟云》时,林语堂选择了自己亲自翻译的方式,这种自译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保证小说中的民俗元素得到合理的翻译。然而,自译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 1.失去了外在的文化距离感。自译使得原著和译文之间的文化距离减少,有些民俗元素的地域特色可能会失去。 2.可能受到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自译存在一定的个人主观因素,可能会造成译文在某些方面与原著存在不一致或翻译不准确的问题。 三、结论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民俗翻译强调以读者为中心,注重读者的感知和认知,同时也应该尊重原著中民俗元素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对于《京华烟云》这样的文学作品,要充分发挥民俗元素的作用,需要翻译者在翻译时考虑如何传达这些元素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面对自译的情况,应该在尊重作者意愿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修订和补充,保证译文在民俗翻译方面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